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6-9页 |
前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6页 |
1.1 聚丙烯酰胺降解技术概述 | 第10-12页 |
1.1.1 聚丙烯酰胺特点及危害 | 第10页 |
1.1.2 聚丙烯酰胺降解技术研究进展 | 第10-12页 |
1.2 二氧化钛光电催化技术概述 | 第12-15页 |
1.2.1 二氧化钛光电催化技术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1.2.2 二氧化钛光电催化机理 | 第13-15页 |
1.3 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的制备 | 第15-18页 |
1.3.1 模板合成法 | 第15-16页 |
1.3.2 水热合成法 | 第16页 |
1.3.3 阳极氧化法 | 第16-18页 |
1.4 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的改性 | 第18-22页 |
1.4.1 贵金属沉积 | 第19-20页 |
1.4.2 半导体复合 | 第20页 |
1.4.3 离子掺杂 | 第20-22页 |
1.5 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在环境方面的应用进展 | 第22-25页 |
1.5.1 大气污染治理的应用 | 第22页 |
1.5.2 水污染治理的应用 | 第22-24页 |
1.5.3 固体废物治理的应用 | 第24页 |
1.5.4 能源方面的应用 | 第24-25页 |
1.5.5 抗菌消毒方面的应用 | 第25页 |
1.6 本文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25-26页 |
第二章 蜂窝状TiO_2纳米管阵列的制备及光电催化降解HPAM | 第26-42页 |
2.1 引言 | 第26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6-31页 |
2.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26-27页 |
2.2.2 实验方法及步骤 | 第27-30页 |
2.2.3 样品表征 | 第30-31页 |
2.3 结果讨论 | 第31-41页 |
2.3.1 二次阳极氧化TiO_2纳米管阵列的表征分析 | 第31-34页 |
2.3.2 TiO_2纳米管阵列光电催化降解HPAM的影响因素的探究 | 第34-39页 |
2.3.3 聚丙烯酰胺降解产物分析 | 第39-40页 |
2.3.4 TiO_2纳米管阵列光电催化降解HPAM机理 | 第40-4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三章 贵金属修饰TiO_2纳米管阵列制备及其光电催化性能研究 | 第42-57页 |
3.1 引言 | 第42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2-44页 |
3.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42-43页 |
3.2.2 实验方法及步骤 | 第43-44页 |
3.2.3 贵金属修饰的TiO_2 NTs的表征 | 第44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4-56页 |
3.3.1 SEM分析 | 第44-48页 |
3.3.2 EDS分析 | 第48-49页 |
3.3.3 XPS分析 | 第49-50页 |
3.3.4 XRD分析 | 第50-51页 |
3.3.5 UV-Vis DRS谱图分析 | 第51-52页 |
3.3.6 光电流响应分析 | 第52-53页 |
3.3.7 光电催化活性 | 第53-54页 |
3.3.8 贵金属沉积的TiO_2 NTs光电催化降解HPAM机理 | 第54-5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四章 铁离子掺杂TiO_2纳米管阵列制备及其光电催化性能研究 | 第57-67页 |
4.1 引言 | 第57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57-59页 |
4.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57-58页 |
4.2.2 实验方法及步骤 | 第58页 |
4.2.3 掺杂Fe~(3+)改性的TiO_2 NTs的表征 | 第58-59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9-66页 |
4.3.1 SEM分析 | 第59-60页 |
4.3.2 EDS分析 | 第60-61页 |
4.3.3 XPS分析 | 第61页 |
4.3.4 XRD分析 | 第61-62页 |
4.3.5 UV-Vis DRS谱图分析 | 第62-63页 |
4.3.6 光电流响应分析 | 第63页 |
4.3.7 光电催化活性 | 第63-64页 |
4.3.8 Fe~(3+)掺杂的TiO_2 NTs光电催化降解HPAM机理 | 第64-6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结论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8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