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组织政府采购救济制度比较研究--以GPA协定和《示范法》为例
内容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一、法律救济理论基础 | 第12-20页 |
(一) 法律救济概述 | 第12-16页 |
1. 法律救济概念 | 第12-13页 |
2. 法律救济类型 | 第13-14页 |
3. 法律救济目标 | 第14-15页 |
4. 政府采购中的法律救济概述 | 第15-16页 |
(二) 政府采购中权利救济的主体 | 第16-19页 |
1. 采购方 | 第16-17页 |
2. 供应方 | 第17-18页 |
3. 第三人 | 第18-19页 |
(三) 政府采购法律救济的必要性 | 第19-20页 |
1. 维护采购双方的合法权益 | 第19页 |
2. 保障市场平稳运行 | 第19-20页 |
二、GPA 与《示范法》救济机制之比较 | 第20-26页 |
(一) 以双层保障机制为核心的GPA救济机制 | 第20-23页 |
1. 质疑程序 | 第20-22页 |
2. 争端解决机制 | 第22-23页 |
(二) 《示范法》的多层次救济机制 | 第23-26页 |
1. 赋予供应商要求审查的权利 | 第23-24页 |
2. 采购实体的审查及程序 | 第24-25页 |
3. 行政审查及程序 | 第25-26页 |
4. 司法审查程序 | 第26页 |
三、采购当事人之权利救济 | 第26-36页 |
(一) 第三人权利救济之比较 | 第26-32页 |
1. 第三人权利救济范围之比较 | 第26-28页 |
2. 第三人权利救济程序之比较 | 第28-30页 |
3. 第三人权利救济具体方式之比较 | 第30-32页 |
(二) 供应商权利救济之比较 | 第32-33页 |
1. GPA 协定的规定 | 第33页 |
2. 《示范法》的规定 | 第33页 |
(三) 采购人权利救济之比较 | 第33-36页 |
1. GPA 协定的相关规定 | 第34-35页 |
2. 《示范法》的相关规定 | 第35-36页 |
四、对完善我国政府采购救济制度的思考 | 第36-45页 |
(一) 我国政府采购权利救济制度不足及分析 | 第36-39页 |
1. 政府采购救济制度的规范不够系统与全面 | 第36-37页 |
2. 政府采购质疑投诉制度的规范不尽科学与合理 | 第37-39页 |
(二) 以《示范法》为模板的政府采购救济制度 | 第39-42页 |
1. 有关投诉与质疑制度的改进 | 第39-41页 |
2. 有关政府采购合同中司法救济的改进 | 第41-42页 |
(三) 与 GPA 协定救济机制的衔接 | 第42-43页 |
1. 进一步明确监督审查机构 | 第42页 |
2. 完善我国政府采购法律体系 | 第42-43页 |
(四) 有关对当事人权利救济的制度建议 | 第43-45页 |
1. 第三人 | 第43页 |
2. 供应商 | 第43-44页 |
3. 采购人 | 第44-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