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绪论 | 第11-18页 |
1.1 山地车永磁电机及其驱动控制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与本课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1.2.1 电机驱动控制系统仿真方法研究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1.2.2 永磁电机多模式复合驱动研究文献综述 | 第13-14页 |
1.2.3 位置信号故障容错控制研究文献综述 | 第14-16页 |
1.3 本文课题来源及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6-18页 |
2.山地车电机参数及其场路联合仿真平台研究 | 第18-34页 |
2.1 山地车用永磁电机介绍 | 第18-19页 |
2.2 基于静态场有限元分析的山地车电机参数计算 | 第19-22页 |
2.2.1 基波磁链计算 | 第19-20页 |
2.2.2 电感参数计算 | 第20-22页 |
2.3 基于瞬态场有限元分析的山地车电机参数计算 | 第22-24页 |
2.3.1 基波磁链计算 | 第22-23页 |
2.3.2 电感参数计算 | 第23-24页 |
2.4 基于有限元分析的山地车特性分析 | 第24-25页 |
2.4.1 转矩特性分析 | 第24-25页 |
2.4.2 最大转矩角 | 第25页 |
2.5 场路联合仿真平台 | 第25-32页 |
2.5.1 场路耦合原理 | 第26-28页 |
2.5.2 山地车驱动系统仿真平台的建立 | 第28-31页 |
2.5.3 山地车驱动系统控制策略仿真实现 | 第31-32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3.山地车永磁电机多模式复合驱动 | 第34-52页 |
3.1 速度积分法原理 | 第34-35页 |
3.2 估算位置信号误差分析与校准补偿 | 第35-39页 |
3.2.1 原理误差分析及校准补偿 | 第35-37页 |
3.2.2 机械安装及Hall元件个体差异误差分析及校准 | 第37-39页 |
3.3 零阶泰勒展开与位置观测器结合法 | 第39-44页 |
3.3.1 观测器原理介绍 | 第39-41页 |
3.3.2 零阶泰勒展开法与观测器法结合 | 第41-44页 |
3.4 非过渡区驱动策略 | 第44-45页 |
3.4.1 低速区方波驱动 | 第44页 |
3.4.2 高速区正弦波驱动 | 第44-45页 |
3.5 过渡区控制策略 | 第45-47页 |
3.5.1 切换原理 | 第45-46页 |
3.5.2 电流指令模糊补偿 | 第46-47页 |
3.6 不同仿真平台验证 | 第47-50页 |
3.6.1 低速区方波驱动仿真验证 | 第47-48页 |
3.6.2 方波/正弦波复合驱动仿真验证 | 第48-50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4.考虑Hall传感器故障容错控制 | 第52-75页 |
4.1 HALL位置检测故障信号分析 | 第52-54页 |
4.1.1 相邻区间宽度比较检测 | 第52-53页 |
4.1.2 独立Hall元件反馈信号占空比检测 | 第53-54页 |
4.2 部分HALL信号故障容错控制 | 第54-56页 |
4.2.1 一路Hall信号故障 | 第54-55页 |
4.2.2 二路Hall信号故障 | 第55-56页 |
4.3 高频注入低速区位置信号丢失容错控制 | 第56-65页 |
4.3.1 脉振高频电压注入原理 | 第57-59页 |
4.3.2 转子位置信息提取算法 | 第59-61页 |
4.3.3 注入电压参数选取 | 第61-63页 |
4.3.4 转子初始位置辨识 | 第63-65页 |
4.4 扩展反电势法山地车高速区位置信号丢失容错控制 | 第65-67页 |
4.4.1 基于扩展反电势转子位置估算算法 | 第65-66页 |
4.4.2 参数变化对估算结果的影响 | 第66-67页 |
4.5 全速度范围位置容错控制策略 | 第67-68页 |
4.6 不同仿真平台验证 | 第68-73页 |
4.6.1 低速区高频注入法位置信号故障容错控制仿真 | 第68-71页 |
4.6.2 高速区扩展反电动势法位置信号故障容错控制仿真 | 第71-72页 |
4.6.3 全速度范围位置信号故障容错控制仿真 | 第72-73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5.山地车驱动系统实验研究 | 第75-94页 |
5.1 山地车永磁电机实验测试平台 | 第75-80页 |
5.1.1 山地车永磁电机样机 | 第75-76页 |
5.1.2 山地车永磁控制器硬件 | 第76-78页 |
5.1.3 山地车永磁电机驱动软件 | 第78-79页 |
5.1.4 山地车驱动系统实验平台整体框架 | 第79-80页 |
5.2 山地车永磁电机本体相关实验 | 第80-83页 |
5.2.1 磁链测量实验 | 第80-81页 |
5.2.2 电感参数测量实验 | 第81-83页 |
5.3 山地车永磁电机多模式复合驱动实验 | 第83-88页 |
5.3.1 低速方波驱动实验 | 第83-84页 |
5.3.2 基于Hall位置传感器位置估算实验 | 第84页 |
5.3.3 正弦波驱动实验 | 第84-85页 |
5.3.4 二种驱动模式对比实验 | 第85-86页 |
5.3.5 复合驱动模式切换实验 | 第86-88页 |
5.4 山地车永磁电机HALL传感器故障容错控制实验 | 第88-93页 |
5.4.1 一、二相霍尔故障容错控制实验 | 第88页 |
5.4.2 山地车电机初始位置检测实验 | 第88-89页 |
5.4.3 低速区高频注入实验 | 第89-91页 |
5.4.4 高速区扩展反电动势实验 | 第91-92页 |
5.4.5 过渡区切换实验 | 第92-9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93-94页 |
6.总结与展望 | 第94-96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94页 |
6.2 课题展望 | 第94-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101页 |
致谢 | 第101-102页 |
附录Ⅰ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102-103页 |
附录Ⅱ 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学位论文对应关系 | 第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