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电化学工业论文--电镀工业论文--单一金属的电镀论文

可焊性镀铬板的制备工艺及其性能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23页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目的意义第10页
    1.2 镀铬板的结构及特点第10-13页
        1.2.1 镀铬板的结构第10-12页
        1.2.2 镀铬板的特点第12-13页
    1.3 镀铬板的国内外发展现状第13-14页
        1.3.1 镀铬板的起源第13页
        1.3.2 镀铬板的国内外发展现状第13-14页
    1.4 镀铬工艺第14-17页
        1.4.1 镀铬原理第14-16页
        1.4.2 镀铬液的组成及作用第16-17页
    1.5 镀铬板可焊性的研究第17-21页
        1.5.1 镀铬板的焊接方法第17-18页
        1.5.2 影响镀铬板可焊性的因素第18-19页
        1.5.3 提高镀铬板可焊性的研究第19-21页
    1.6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1-23页
第2章 实验材料及研究方法第23-27页
    2.1 实验药品及材料第23页
    2.2 实验仪器设备第23-24页
    2.3 研究方法第24-27页
        2.3.1 镀铬板微观结构分析第24页
        2.3.2 镀铬板结晶取向测试第24页
        2.3.3 电化学测试第24页
        2.3.4 镀铬量的测试第24-25页
        2.3.5 可焊性测试第25页
        2.3.6 盐雾试验第25-26页
        2.3.7 孔隙率测试第26页
        2.3.8 镀层外观白度值测试第26-27页
第3章 非连续性铬镀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第27-50页
    3.1 引言第27页
    3.2 镀铬量对镀铬板性能和形貌的影响第27-39页
        3.2.1 电镀时间对镀铬量的影响第28-29页
        3.2.2 镀铬量对表面形貌的影响第29-31页
        3.2.3 镀铬量对镀层孔隙率的影响第31页
        3.2.4 镀铬量对露铁程度的影响第31-34页
        3.2.5 镀铬量对耐蚀性的影响第34-36页
        3.2.6 镀铬量对可焊性的影响第36-39页
    3.3 非连续性铬镀层电镀工艺研究第39-48页
        3.3.1 不同电镀工艺下的微观形貌第40-41页
        3.3.2 不同电镀工艺下镀层的孔隙率第41-42页
        3.3.3 不同电镀工艺下镀铬板的露铁程度第42-43页
        3.3.4 不同电镀工艺下的耐蚀性第43-45页
        3.3.5 不同电镀工艺下镀层的可焊性第45-47页
        3.3.6 铬元素分布比较第47-48页
    3.4 本章小结第48-50页
第4章 间歇电镀法制备粒状铬的工艺及其性能研究第50-72页
    4.1 引言第50页
    4.2 粒状铬的物性表征第50-53页
    4.3 间歇电镀粒状铬的工艺研究第53-65页
        4.3.1 电流中断时间对粒状铬的影响第53-60页
        4.3.2 第二次电镀时间对粒状铬的影响第60-62页
        4.3.3 第二次电流密度对粒状铬的影响第62-65页
    4.4 粒状铬型镀铬板性能的测试第65-67页
        4.4.1 耐蚀性第65-66页
        4.4.2 可焊性第66-67页
    4.5 粒状铬生成机理研究第67-70页
    4.6 本章小结第70-72页
结论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第78-80页
致谢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相对论Hartree-Fock-Bogoliubov理论对46Ar附近气泡结构的研究
下一篇:我国民事诉讼证据合法性研究--以诉讼过程全面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