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引言 | 第10-11页 |
| 第1章 合同法定解除概述 | 第11-18页 |
| ·合同法定解除与合同解除 | 第11-12页 |
| ·合同法定解除的含义 | 第11页 |
| ·合同法定解除与合同约定解除的关系 | 第11-12页 |
| ·合同法定解除权与合同法定解除 | 第12-14页 |
| ·合同法定解除权的概念 | 第12-13页 |
| ·合同法定解除权与合同法定解除的关系 | 第13-14页 |
| ·中外关于合同法定解除的立法概览 | 第14-18页 |
| ·《公约》 | 第14-15页 |
| ·《德国民法典》 | 第15-16页 |
| ·《法国民法典》 | 第16-17页 |
| ·我国《合同法》 | 第17-18页 |
| 第2章 中外合同法定解除实体条件比较 | 第18-39页 |
| ·根本违约 | 第18-27页 |
| ·《公约》的有关规定 | 第18-22页 |
| ·《德国民法典》的有关规定 | 第22-23页 |
| ·《法国民法典》的有关规定 | 第23-24页 |
| ·我国《合同法》的有关规定 | 第24-25页 |
| ·我国《合同法》与《公约》、《德国民法典》、《法国民法典》的比较 | 第25-27页 |
| ·经催告后仍不履行或拒绝履行 | 第27-36页 |
| ·《公约》的有关规定 | 第27-29页 |
| ·《德国民法典》的有关规定 | 第29-31页 |
| ·《法国民法典》的有关规定 | 第31-32页 |
| ·我国《合同法》的有关规定 | 第32-33页 |
| ·我国《合同法》与《公约》、《德国民法典》、《法国民法典》的比较 | 第33-36页 |
| ·预期违约 | 第36-39页 |
| ·《公约》的有关规定 | 第36页 |
| ·《德国民法典》的有关规定 | 第36-37页 |
| ·《法国民法典》的有关规定 | 第37页 |
| ·我国《合同法》的有关规定 | 第37-38页 |
| ·我国《合同法》与《公约》、《德国民法典》的比较 | 第38-39页 |
| 第3章 中外合同法定解除程序比较 | 第39-45页 |
| ·中外合同法定解除的行使方式 | 第39-41页 |
| ·《公约》的有关规定 | 第39-40页 |
| ·《德国民法典》的有关规定 | 第40页 |
| ·《法国民法典》的有关规定 | 第40页 |
| ·我国《合同法》的有关规定 | 第40-41页 |
| ·我国《合同法》与《公约》、《德国民法典》、《法国民法典》的比较 | 第41页 |
| ·中外合同法定解除相对人的异议权 | 第41-42页 |
| ·完善我国合同法定解除行使的程序 | 第42-45页 |
| ·关于行使合同解除的主体 | 第42-43页 |
| ·关于行使合同解除的方式 | 第43-44页 |
| ·关于行使合同解除的期限 | 第44-45页 |
| 第4章 中外合同法定解除法律后果比较 | 第45-55页 |
| ·全部解除与部分解除 | 第45-50页 |
| ·全部解除 | 第45-46页 |
| ·部分解除 | 第46-50页 |
| ·返还与合同法定解除 | 第50-51页 |
| ·《公约》以及我国《合同法》的规定与比较 | 第50页 |
| ·《德国民法典》以及我国《合同法》的规定与比较 | 第50-51页 |
| ·《法国民法典》以及我国《合同法》的规定与比较 | 第51页 |
| ·完善我国合同法定解除法律后果 | 第51-55页 |
| ·关于合同解除与合同终止的问题 | 第52-53页 |
| ·关于合同解除权行使后的损害赔偿问题 | 第53-54页 |
| ·关于合同解除权行使恢复原状的问题 | 第54-55页 |
| 结论 | 第55-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