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1 前言 | 第11-30页 |
| 1.1 NAC转录因子家族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26页 |
| 1.2 研究思路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26页 |
| 1.3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26-29页 |
|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9-30页 |
| 2 小麦NAC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 第30-52页 |
| 2.1 实验材料 | 第30页 |
| 2.2 实验方法 | 第30-37页 |
| 2.3 实验结果 | 第37-50页 |
| 2.4 讨论 | 第50-52页 |
| 3 小麦TaNAC29和TaNAC2D的亚细胞定位与转录激活分析 | 第52-64页 |
| 3.1 实验材料 | 第52-53页 |
| 3.2 实验方法 | 第53-58页 |
| 3.3 实验结果 | 第58-61页 |
| 3.4 讨论 | 第61-64页 |
| 4 TaNAC29转基因拟南芥功能分析 | 第64-88页 |
| 4.1 实验材料 | 第64-65页 |
| 4.2 实验方法 | 第65-70页 |
| 4.3 实验结果 | 第70-84页 |
| 4.4 讨论 | 第84-88页 |
| 5 TaNAC2D转基因拟南芥功能分析 | 第88-101页 |
| 5.1 实验材料 | 第88页 |
| 5.2 实验方法 | 第88-90页 |
| 5.3 实验结果 | 第90-99页 |
| 5.4 讨论 | 第99-101页 |
| 6 TaNAC29和TaNAC2D转化小麦 | 第101-108页 |
| 6.1 实验材料 | 第101页 |
| 6.2 实验方法 | 第101-105页 |
| 6.3 实验结果 | 第105-107页 |
| 6.4 讨论 | 第107-108页 |
| 7 结果与展望 | 第108-110页 |
| 7.1 主要研究结果 | 第108-109页 |
| 7.2 主要创新点 | 第109页 |
| 7.3 展望 | 第109-110页 |
| 致谢 | 第110-111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1-124页 |
|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24-125页 |
| 附录2 引物序列 | 第125-128页 |
| 附录3 系统进化树 | 第128-130页 |
| 附录4 主要缩略词表(按字母顺序) | 第130-1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