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基于递归One-class算法的人脸识别系统的实现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绪论第9-16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1.2 国外研究现状第10-12页
        1.2.1 模板匹配第10页
        1.2.2 示例学习第10-11页
        1.2.3 神经网络第11页
        1.2.4 隐马尔可夫模型第11-12页
    1.3 国内研究现状第12页
    1.4 本文人脸识别技术过程第12-13页
    1.5 人脸识别技术的特点及难点第13-14页
    1.6 本论文主要内容与结构第14-16页
2 人脸图像采集及预处理第16-23页
    2.1 人脸图像采集第16-18页
        2.1.1 ORL人脸数据库第16页
        2.1.2 FERET人脸数据库第16-17页
        2.1.3 AT&T人脸数据库第17-18页
    2.2 图像灰度化第18-19页
        2.2.1 灰度化方法第18-19页
        2.2.2 平均值法的MATLAB仿真实现第19页
    2.3 图像滤波第19-20页
        2.3.1 中值滤波第20页
        2.3.2 中值滤波的MATLAB仿真实现第20页
    2.4 图像增强第20-23页
        2.4.1 直方图均衡化第21-22页
        2.4.2 直方图均衡化的MATLAB仿真实现第22-23页
3 人脸区域检测第23-32页
    3.1 人脸区域检测主要算法第23-26页
        3.1.1 模板匹配模型第23-24页
        3.1.2 肤色模型第24页
        3.1.3 ANN模型第24-25页
        3.1.4 SVM模型第25-26页
        3.1.5 Adaboost模型第26页
    3.2 本文人脸区域检测算法第26-32页
        3.2.1 基于肤色的色彩空间转换原理第27-28页
        3.2.2 基于肤色聚类的人脸检测算法第28页
        3.2.3 肤色聚类的人脸检测算法的伪代码第28-29页
        3.2.4 一种基于形态学算子的人脸检测算法第29-30页
        3.2.5 基于形态学算子的伪代码第30-32页
4 人脸特征提取第32-37页
    4.1 人脸特征提取主要方法第32-33页
        4.1.1 基于面部器官的特征提取第32页
        4.1.2 基于模板的特征提取第32-33页
        4.1.3 基于代数方法的特征提取第33页
        4.1.4 基于弹性匹配方法的特征提取第33页
    4.2 本文人脸特征提取算法第33-37页
        4.2.1 一种基于Gabor变换的人眼特征提取算法第35页
        4.2.2 人眼特征提取算法的伪代码第35-37页
5 人脸识别第37-50页
    5.1 人脸识别主要方法第37-39页
        5.1.1 基于几何特征的人脸识别方法第37页
        5.1.2 基于模板的人脸识别方法第37-38页
        5.1.3 基于模型的人脸识别方法第38-39页
    5.2 本文人脸识别方法第39-41页
        5.2.1 one-class算法第39-40页
        5.2.2 一种基于递归one-class的人脸识别算法第40-41页
    5.3 实验中的算法功能实现第41-43页
        5.3.1 人脸空间的建立第41页
        5.3.2 特征向量的提取第41-43页
        5.3.3 人脸识别第43页
    5.4 文中算法效果评判第43-50页
        5.4.1 正确性与有效性第43-45页
        5.4.2 识别率的对比第45-50页
6 总结与展望第50-52页
    6.1 总结第50页
    6.2 展望第50-52页
致谢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冻融循环作用下冻结黄土长期强度的变化规律
下一篇:混合型缓冲回填材料砌块接缝渗透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