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一、破产重整制度概述 | 第11-15页 |
(一) 破产重整的概念和特征 | 第11-14页 |
1、破产重整制度的概念 | 第11页 |
2、破产重整制度的特征 | 第11-14页 |
(二) 破产重整制度的功能 | 第14-15页 |
1、解决企业债权债务关系 | 第14页 |
2、帮助企业走出困境 | 第14页 |
3、保障社会公共利益 | 第14-15页 |
二、我国破产重整制度的主要内容及分析 | 第15-26页 |
(一) 破产重整程序的启动 | 第15-19页 |
1、申请主体及其分析 | 第16-17页 |
2、重整原因及其分析 | 第17-18页 |
3、适用对象及其分析 | 第18-19页 |
(二) 破产重整计划 | 第19-23页 |
1、重整计划的制定权及其分析 | 第19-20页 |
2、重整计划的内容及其分析 | 第20-22页 |
3、提交破产重整计划的期限及其分析 | 第22-23页 |
(三) 破产重整计划的通过及批准 | 第23-26页 |
1、关系人会议的表决通过及其分析 | 第23-24页 |
2、法院对破产重整计划的批准及其分析 | 第24-26页 |
三、我国破产重整制度存在的主要弊端 | 第26-29页 |
(一) 破产重整的立案标准不够清晰 | 第26页 |
(二) 破产重整适用主体过于宽泛 | 第26-27页 |
(三) 股东没有机会参与破产重整计划的表决 | 第27页 |
(四) 法院批准重整计划的自由裁量权过大 | 第27-29页 |
四、我国破产重整法律制度的完善意见 | 第29-32页 |
(一) 将"有挽救可能"作为破产重整的必要要件 | 第29页 |
(二) 限制可适用破产重整的主体范围 | 第29-30页 |
(三) 扩大破产申请受理后有权要求重整的主体范围 | 第30页 |
(四) 未按期提出重整计划草案不当然导致破产清算 | 第30-31页 |
(五) 重整计划草案未通过或未被批准不当然导致破产清算 | 第31-32页 |
五、结语 | 第32-33页 |
致谢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