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19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3-15页 |
1.2 国内外应用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2.1 钢纤维混凝土应用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2.2 隧道及地下结构抗减震研究现状 | 第17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第2章 钢纤维混凝土增强机理及地下结构动力分析方法 | 第19-33页 |
2.1 钢纤维混凝土增强机理的基本理论 | 第19-22页 |
2.1.1 复合材料理论 | 第19-20页 |
2.1.2 纤维间距理论 | 第20-21页 |
2.1.3 复合材料力学与纤维间距理论的一致性 | 第21-22页 |
2.2 钢纤维混凝土的断裂力学理论 | 第22-26页 |
2.2.1 钢纤维混凝土的阻裂原理 | 第22-23页 |
2.2.2 钢纤维混凝土的断裂力学模型 | 第23-26页 |
2.3 钢纤维喷射混凝土和普通喷混凝土的承载力比较 | 第26-29页 |
2.3.1 设计假定 | 第26-27页 |
2.3.2 素喷混凝土层与钢纤维喷混凝土层衬砌厚度比较 | 第27-29页 |
2.3.3 单层钢筋网喷混凝土与钢纤维喷混凝土层衬砌厚度比较 | 第29页 |
2.4 隧道及地下结构动力响应研究方法 | 第29-32页 |
2.4.1 地震系数法 | 第30页 |
2.4.2 反应位移法 | 第30-31页 |
2.4.3 动力分析法 | 第31页 |
2.4.4 其他理论分析方法 | 第31-3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3章 钢纤维混凝土韧性试验及其本构关系 | 第33-44页 |
3.1 韧性试验概述 | 第33-36页 |
3.1.1 三分梁试验 | 第33-34页 |
3.1.2 切口梁试验 | 第34-35页 |
3.1.3 方板及圆板试验 | 第35-36页 |
3.2 韧性试验概况 | 第36-37页 |
3.2.1 配合比设计 | 第36页 |
3.2.2 试验方法 | 第36-37页 |
3.3 试验数据分析 | 第37-39页 |
3.4 SFRC应力-应变本构关系 | 第39-43页 |
3.4.1 SFRC本构关系 | 第39-42页 |
3.4.2 极限状态抗拉强度计算 | 第42-4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4章 高速公路隧道地震动力响应数值分析 | 第44-80页 |
4.1 云山隧道工程概况 | 第44页 |
4.2 云山隧道数值模型 | 第44-46页 |
4.2.1 计算模型 | 第44-45页 |
4.2.2 计算参数 | 第45-46页 |
4.2.3 边界条件 | 第46页 |
4.3 地震波选用与模型阻尼 | 第46-49页 |
4.3.1 地震波选用 | 第46-48页 |
4.3.2 模型阻尼设置 | 第48-49页 |
4.4 隧道断面X方向(横向)激振作用动力响应 | 第49-63页 |
4.4.1 水平加速度、速度及位移时程 | 第49-53页 |
4.4.2 衬砌截面力 | 第53-57页 |
4.4.3 动力系数 | 第57-63页 |
4.5 隧道断面Z方向(竖向)激振作用动力响应 | 第63-76页 |
4.5.1 竖向加速度、速度及位移时程 | 第63-66页 |
4.5.2 衬砌截面力 | 第66-72页 |
4.5.3 动力系数 | 第72-76页 |
4.6 激振方向对隧道地震动力响应的影响 | 第76-79页 |
4.6.1 加速度、速度及位移 | 第76-77页 |
4.6.2 衬砌截面力 | 第77-78页 |
4.6.3 动力系数 | 第78-79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第5章 高速铁路隧道地震动力响应数值分析 | 第80-118页 |
5.1 大梁隧道工程概况及计算模型 | 第80-82页 |
5.1.1 大梁隧道工程概况 | 第80页 |
5.1.2 计算模型及计算参数 | 第80-82页 |
5.2 隧道断面X方向(横向)激振作用动力响应 | 第82-96页 |
5.2.1 水平加速度、速度及位移时程 | 第82-86页 |
5.2.2 衬砌截面力 | 第86-90页 |
5.2.3 动力系数 | 第90-96页 |
5.3 隧道断面Z方向(竖向)激振作用动力响应 | 第96-109页 |
5.3.1 竖向加速度、速度及位移时程 | 第96-99页 |
5.3.2 衬砌截面力 | 第99-105页 |
5.3.3 动力系数 | 第105-109页 |
5.4 激振方向对隧道地震动力响应的影响 | 第109-112页 |
5.4.1 加速度、速度及位移 | 第109-110页 |
5.4.2 衬砌截面力 | 第110-111页 |
5.4.3 动力系数 | 第111-112页 |
5.5 断面大小对隧道地震动力响应的影响 | 第112-117页 |
5.5.1 模型计算参数 | 第112页 |
5.5.2 测点加速度、位移 | 第112-113页 |
5.5.3 衬砌截面力 | 第113-115页 |
5.5.4 衬砌内力动力系数 | 第115-117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117-118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18-120页 |
6.1 结论 | 第118-119页 |
6.2 展望 | 第119-120页 |
致谢 | 第120-121页 |
参考文献 | 第121-12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25-126页 |
附录 | 第12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