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先秦儒家仁爱思想在大学生慈善意识培养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绪论第7-14页
第一章 先秦儒家代表人物仁爱思想概述第14-18页
    第一节 孔子的仁爱思想第14-15页
    第二节 孟子的仁爱思想第15页
    第三节 荀子的仁爱思想第15-18页
第二章 大学生慈善意识现状调研——以T市某大学为例第18-34页
    第一节 大学生慈善意识现状的实证调查分析第18-26页
        一、大学生慈善意识现状的调查数据及其结果分析第18-25页
        二、大学生慈善意识现状评析第25-26页
    第二节 大学生慈善意识现状的影响因素分析第26-34页
        一、客观因素第26-30页
        二、主观因素第30-34页
第三章 先秦儒家仁爱思想在大学生慈善意识培养中的价值第34-40页
    第一节 先秦儒家仁爱思想为现代慈善思想奠定理论基石第34-35页
        一、“仁者爱人”与“爱”之本质相通性第34-35页
        二、“仁礼统一”与“社会和谐”之目标一致性第35页
    第二节 先秦儒家仁爱思想为大学生慈善情感提供道德基础第35-37页
        一、“不忍人之心”孕育大学生慈善情感第35-36页
        二、“孝悌之责”激发大学生责任意识第36-37页
    第三节 先秦儒家仁爱思想为大学生慈善行为做出思想引领第37-40页
        一、“君子之思”完善大学生自我修养第37-38页
        二、“义利之辩”规范大学生慈善行为第38-40页
第四章 基于先秦儒家仁爱思想培养大学生慈善意识的方法第40-48页
    第一节 社会层面的文化建构第40-41页
        一、建设仁爱社会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秩序第40-41页
        二、注重榜样力量引导,激发个体慈善行为第41页
    第二节 学校层面的教育引导第41-43页
        一、培育仁爱校园文化,营造校园慈善氛围第42页
        二、立足仁爱思想内核,推进学校慈善教育第42-43页
    第三节 家庭层面的情感支持第43-45页
        一、优化家庭仁爱氛围,营造家庭慈善环境第43-44页
        二、重视家庭慈善教育,加强家庭慈善引导第44-45页
    第四节 个人层面的内化践行第45-48页
        一、深入内化仁爱之心,提高自身道德修养第45页
        二、积极践行慈善行为,深化主观慈善意识第45-48页
结论第48-50页
参考文献第50-52页
附录第52-54页
致谢第54-5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秦岭北麓面源污染风险评价--以周至县俞家河小流域为例
下一篇:宁夏部分地区牲畜口蹄疫免疫抗体与非结构蛋白抗体检测及差异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