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3页 |
1.1 引言 | 第11页 |
1.2 超级电容器概述 | 第11-15页 |
1.2.1 超级电容器的工作原理及分类 | 第11-14页 |
1.2.2 超级电容器的特点 | 第14页 |
1.2.3 超级电容器的应用 | 第14-15页 |
1.3 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15-20页 |
1.3.1 碳基电极材料 | 第15-17页 |
1.3.2 金属氧化物电极材料 | 第17页 |
1.3.3 导电聚合物电极材料 | 第17-18页 |
1.3.4 复合电极材料 | 第18-20页 |
1.4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20-23页 |
1.4.1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20-23页 |
第二章 水热法合成Fe_2O_3纳米颗粒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23-37页 |
2.1 引言 | 第23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3-26页 |
2.2.1 水热法制备Fe_2O_3纳米颗粒 | 第23-24页 |
2.2.2 纳米Fe_2O_3电极的制备 | 第24-25页 |
2.2.3 Fe_2O_3电极材料电化学性能测试方法 | 第25-26页 |
2.2.4 Fe_2O_3纳米材料物性表征方法 | 第26页 |
2.3 纳米氧化铁材料表征 | 第26-30页 |
2.3.1 磷酸二氢钠添加浓度对氧化铁结构的影响 | 第26-27页 |
2.3.2 磷酸二氢钠添加浓度对氧化铁形貌的影响 | 第27-30页 |
2.4 Fe_2O_3纳米颗粒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30-35页 |
2.4.1 不同形貌氧化铁在电解液中电化学机制分析 | 第30-31页 |
2.4.2 不同形貌氧化铁电化学行为差异分析 | 第31-32页 |
2.4.3 不同形貌氧化铁比容量及循环性能差异研究 | 第32-3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三章 纳米Fe_2O_3/多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37-49页 |
3.1 引言 | 第37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7-39页 |
3.2.1 多壁碳纳米管(MWCNTs)的羧基化 | 第37-39页 |
3.2.2 Fe_2O_3/MWCNTs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39页 |
3.3 Fe_2O_3/MWCNTs复合材料表征 | 第39-42页 |
3.3.1 Fe_2O_3/MWCNTs复合材料结构分析 | 第40页 |
3.3.2 Fe_2O_3/MWCNTs复合材料形貌表征 | 第40-42页 |
3.4 Fe_2O_3/MWCNTs电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42-48页 |
3.4.1 Fe_2O_3/MWCNTs在电解液中电化学机制分析 | 第42页 |
3.4.2 Fe_2O_3/MWCNTs电化学行为分析 | 第42-43页 |
3.4.3 Fe_2O_3/MWCNTs比容量及循环性能研究 | 第43-4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四章 纳米Fe_2O_3/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49-61页 |
4.1 引言 | 第49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49-51页 |
4.2.1 Fe_2O_3/rGO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49-51页 |
4.3 Fe_2O_3/rGO复合材料表征 | 第51-53页 |
4.3.1 Fe_2O_3/rGO复合材料结构分析 | 第51页 |
4.3.2 Fe_2O_3/rGO复合材料形貌表征 | 第51-53页 |
4.4 Fe_2O_3/rGO电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53-59页 |
4.4.1 Fe_2O_3/rGO在电解液中电化学机制分析 | 第53页 |
4.4.2 Fe_2O_3/rGO电化学行为及相互作用研究 | 第53-54页 |
4.4.3 Fe_2O_3/rGO比容量、循环性能及相互影响分析 | 第54-5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1-63页 |
5.1 总结 | 第61-62页 |
5.2 展望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9页 |
致谢 | 第69-71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得的成果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