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

社会学视角下佛教禅宗居士生活状况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7页
    1.1 研究背景第8-9页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9-10页
        1.2.1 研究目的第9页
        1.2.2 研究意义第9-10页
    1.3 研究现状综述第10-13页
        1.3.1 关于禅宗的研究第10-12页
        1.3.2 关于居士的研究第12-13页
    1.4 核心概念与相关理论第13-16页
        1.4.1 核心概念第13-14页
        1.4.2 相关理论第14-16页
    1.5 研究方法第16页
    1.6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第16-17页
        1.6.1 研究的创新第16页
        1.6.2 研究的不足第16-17页
第二章 禅宗和居士的历史及其社会影响第17-26页
    2.1 禅宗的起源及中国禅宗第17-18页
    2.2 禅宗的主要思想第18-19页
    2.3 禅宗的社会影响第19-21页
    2.4 居士的由来及居士的发展第21-22页
        2.4.1 居士的由来第21页
        2.4.2 居士的发展第21-22页
    2.5 居士及其社会影响第22-24页
    2.6 当代居士的使命与挑战第24-26页
        2.6.1 当代中国佛教面临的问题第24页
        2.6.2 当代居士的使命与挑战第24-26页
第三章 禅宗居士的生活状况研究第26-45页
    3.1 佛教礼仪是居士基本的宗教修养第26-30页
    3.2 居士的思想观念与佛教息息相关第30-35页
        3.2.1 四“转”是居士的人生观第30-32页
        3.2.2 “缘起、性空、中道”是居士的宇宙观第32-33页
        3.2.3 居士更加注重“人”的价值第33-34页
        3.2.4 居士的道德结构是“五戒、十善”第34-35页
    3.3 视角不同体现居士的个人宗教性第35-37页
    3.4 居士在社会认同上得到尊重第37-40页
    3.5 居士的人际交往主张和谐第40-41页
    3.6 融入社会是居士思想行为的关键第41-45页
        3.6.1 居士是实践人间佛教的基本载体第41页
        3.6.2 居士在“入世”方面积极实践第41-42页
        3.6.3 真诚布施奉献社会第42-43页
        3.6.4 以平常心对待一切第43-45页
结语第45-48页
参考文献第48-51页
附录第51-52页
攻读硕士期间科研成果第52-53页
致谢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下一代测序技术在混合DNA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内质网应激参与应激大鼠下丘脑神经细胞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