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10页 |
| 1.2 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1.3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 1.4 论文结构 | 第12-13页 |
| 第二章 安全协议及形式化方法理论基础 | 第13-21页 |
| 2.1 安全协议 | 第13-16页 |
| 2.1.1 安全协议的概念 | 第13页 |
| 2.1.2 安全协议的分类 | 第13-14页 |
| 2.1.3 安全协议的安全属性 | 第14-15页 |
| 2.1.4 云安全协议的相关研究 | 第15-16页 |
| 2.2 形式化分析方法及验证工具 | 第16-21页 |
| 2.2.1 形式化分析方法概述 | 第16-18页 |
| 2.2.2 模型检测工具SPIN | 第18-21页 |
| 第三章 Nayak协议 | 第21-25页 |
| 3.1 注册阶段 | 第21-22页 |
| 3.2 登录和验证阶段 | 第22-23页 |
| 3.3 Nayak协议安全问题 | 第23-25页 |
| 第四章 基于SPIN的Nayak协议模型检测 | 第25-35页 |
| 4.1 Nayak协议形式化说明 | 第25-26页 |
| 4.2 Nayak协议LTL语言描述 | 第26-27页 |
| 4.3 Nayak协议建模 | 第27-32页 |
| 4.3.1 四通道并行建模 | 第27-28页 |
| 4.3.2 诚实主体建模 | 第28-29页 |
| 4.3.3 攻击者建模 | 第29-32页 |
| 4.4 验证结果与分析 | 第32-35页 |
| 第五章 基于时间戳私钥签名技术Nayak-T协议模型检测 | 第35-41页 |
| 5.1 Nayak-T协议 | 第35页 |
| 5.2 Nayak-T协议建模 | 第35-39页 |
| 5.2.1 诚实主体建模改进 | 第36-37页 |
| 5.2.2 攻击者建模改进 | 第37-39页 |
| 5.3 Nayak-T协议模型检测结果 | 第39-41页 |
| 第六章 Nayak-T协议模型优化策略 | 第41-45页 |
| 6.1 模型优化策略 | 第41-43页 |
| 6.1.1 静态分析 | 第41-42页 |
| 6.1.2 语法重定序 | 第42页 |
| 6.1.3 类型检查 | 第42-43页 |
| 6.2 优化策略对比 | 第43-45页 |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5-47页 |
| 7.1 小结 | 第45页 |
| 7.2 展望 | 第45-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 附录 基于时间戳私钥签名技术的Nayak-T协议模型Promela代码 | 第50-55页 |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5-56页 |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