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3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2.1 国内研究综述 | 第9-11页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1.3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4 主要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第12-13页 |
第2章 数字产品电子商务概述 | 第13-18页 |
2.1 电子商务的含义 | 第13页 |
2.2 电子商务的分类 | 第13-15页 |
2.3 数字产品的含义 | 第15页 |
2.4 数字产品的分类及特点 | 第15-18页 |
2.4.1 数字产品的物理特征 | 第15-16页 |
2.4.2 数字产品的经济学特征 | 第16-18页 |
第3章 对数字产品征税的必要性与合理性分析——以“网络直播”为例 | 第18-22页 |
3.1 现状分析 | 第18页 |
3.2 知识时代税收的新变化 | 第18-19页 |
3.2.1 税制新变化 | 第18页 |
3.2.2 税收征管新变化 | 第18-19页 |
3.2.3 税收理论新变化 | 第19页 |
3.3 对数字产品征税的必要性分析 | 第19-22页 |
3.3.1 征管现状 | 第19页 |
3.3.2 必要性分析 | 第19-20页 |
3.3.3 从税收原则角度分析 | 第20页 |
3.3.4 合理建议 | 第20-22页 |
第4章 数字产品电子商务税收征管现状与问题分析 | 第22-31页 |
4.1 我国数字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 | 第22-27页 |
4.1.1 发展现状 | 第22-23页 |
4.1.2 互联网普及度 | 第23-25页 |
4.1.3 交易规模 | 第25页 |
4.1.4 支付方式 | 第25-27页 |
4.2 数字产品电子商务征管体制现状 | 第27页 |
4.3 数字产品电子商务税收征管面临问题 | 第27-31页 |
4.3.1 实体法缺失交易对象的性质难认定 | 第28页 |
4.3.2 纳税主客体以及地点难以确定 | 第28-29页 |
4.3.3 纳税意识普遍薄弱 | 第29页 |
4.3.4 缺乏税收监管法律凭证 | 第29-31页 |
第5章 国家及国际组织数字产品电子商务税收征管借鉴 | 第31-36页 |
5.1 OECD | 第31页 |
5.2 欧盟 | 第31-32页 |
5.3 美国 | 第32-34页 |
5.4 部分发展中国家 | 第34-36页 |
第6章 我国数字产品电子商务税收征管基本构想 | 第36-47页 |
6.1 数字产品电子商务税收征管总体构想 | 第36-37页 |
6.2 数字产品电子商务税收法制 | 第37-39页 |
6.2.1 完善税收程序法 | 第37-38页 |
6.2.2 完善税收实体法 | 第38-39页 |
6.3 数字产品电子商务税收征管体制 | 第39-45页 |
6.3.1 税收征管模式构想 | 第39-41页 |
6.3.2 进一步优化税收征管 | 第41-44页 |
6.3.3 信息化税收征管手段 | 第44-45页 |
6.4 数字产品电子商务税收征管外部措施 | 第45-47页 |
6.4.1 建立规范的信用体系 | 第45-46页 |
6.4.2 加强数字产品电子商务税收宣传 | 第46页 |
6.4.3 开展国际合作与协调 | 第46-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后记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