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26页 |
1.1 生物体内脂肪酸合成途径 | 第10-11页 |
1.1.1 生物体内脂肪酸合成系统 | 第10页 |
1.1.2 细菌脂肪酸合成酶系统 | 第10-11页 |
1.2 β-酮脂酰-ACP合成酶(FabH) | 第11-13页 |
1.2.1 β-酮脂酰-ACP合成酶 | 第11-12页 |
1.2.2 FabH结构及作用机制 | 第12-13页 |
1.3 FabH抑制剂研究进展 | 第13-21页 |
1.4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 | 第21-24页 |
1.4.1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方法学 | 第21-22页 |
1.4.2 分子对接 | 第22-23页 |
1.4.3 分子动力学模拟 | 第23-24页 |
1.5 本文研究内容 | 第24-26页 |
1.5.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4-25页 |
1.5.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5页 |
1.5.3 研究的创新点 | 第25-26页 |
第二章 4VM对ecFabH抗菌作用机制研究 | 第26-39页 |
2.1 4VM类抑制剂选择依据 | 第26-28页 |
2.2 分子作用机制模拟实验 | 第28-29页 |
2.2.1 受体结构准备 | 第28页 |
2.2.2 分子动力学模拟MD方法 | 第28页 |
2.2.3 结合自由能计算 | 第28-29页 |
2.3 结果分析及讨论 | 第29-37页 |
2.3.1 模拟过程中复合物体系的平衡 | 第29-30页 |
2.3.2 各体系残基波动分析 | 第30-32页 |
2.3.3 ecFabH活性通道附近残基二级结构变化情况分析 | 第32-34页 |
2.3.4 抑制剂与ecFabH复合物形成氢键及聚类分析 | 第34-36页 |
2.3.5 MM-PBSA结合自由能分析 | 第36-37页 |
2.4 小结 | 第37-39页 |
第三章 基于FabH靶点的虚拟筛选 | 第39-52页 |
3.1 实验内容 | 第39-43页 |
3.1.1 小分子配体及靶标蛋白模型的结构准备 | 第39-40页 |
3.1.2 ADME/T预测 | 第40-41页 |
3.1.3 分子对接 | 第41-43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43-50页 |
3.2.1 ADME/T预测及分子对接 | 第43页 |
3.2.2 化合物性质与成药性分析 | 第43页 |
3.2.3 对接能量分析 | 第43页 |
3.2.4 化合物结构相关性分析 | 第43-44页 |
3.2.5 结合模式分析 | 第44-50页 |
3.3 小结 | 第50-52页 |
第四章 新型FabH抑制剂的设计及作用机制研究 | 第52-79页 |
4.1 FabH抑制剂骨架确定 | 第52-56页 |
4.2 新型抑制剂结构分析 | 第56-65页 |
4.3 新型抑制剂结构优化 | 第65-74页 |
4.3.1 新设计化合物结合能分析 | 第71-72页 |
4.3.2 新设计化合物与FabH结合模式分析 | 第72-74页 |
4.4 代表化合物动力学模拟 | 第74-77页 |
4.4.1 体系稳定性情况分析 | 第74-75页 |
4.4.2 活性口袋处Loop190~210 二级结构分析 | 第75-76页 |
4.4.3 聚类结合模式分析 | 第76页 |
4.4.4 相对结合自由能分解 | 第76-77页 |
4.5 小结 | 第77-79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91页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91-92页 |
致谢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