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状况 | 第9-13页 |
第三节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第二章 商标反向假冒行为的概述 | 第15-24页 |
第一节 商标反向假冒行为的概念 | 第15-16页 |
第二节 商标反向假冒行为的法律特征 | 第16-17页 |
一、行为主体方面 | 第16页 |
二、主观心态方面 | 第16页 |
三、行为内容方面 | 第16-17页 |
四、商品状况方面 | 第17页 |
第三节 商标反向假冒行为与相关行为的区分 | 第17-19页 |
一、商标反向假冒行为与商标假冒行为 | 第17-18页 |
二、商标反向假冒行为与反相混淆 | 第18-19页 |
三、商标反向假冒行为与专购再销 | 第19页 |
四、商标反向假冒行为与定牌生产 | 第19页 |
第四节 商标反向假冒行为的性质 | 第19-24页 |
一、商标反向假冒行为是一种商标侵权行为 | 第19-21页 |
二、商标反向假冒行为是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 | 第21-24页 |
第三章 商标反向假冒行为的隐性形式的概述 | 第24-28页 |
第一节 商标显性反向假冒问题概述 | 第24页 |
第二节 商标隐性反向假冒问题概述 | 第24-26页 |
一、商标隐性反向假冒行为的概念 | 第24页 |
二、商标隐性反向假冒行为的构成要件 | 第24-26页 |
第三节 商标反向假冒问题与其隐性形式之间的联系 | 第26-28页 |
第四章 规制商标反向假冒行为的域外借鉴 | 第28-34页 |
第一节 采用“单轨制”模式对反向假冒行为予以规制 | 第28-31页 |
一、以《商标法》规制商标隐性反向假冒行为 | 第28-30页 |
二、适用反不正当竞争法进行规制 | 第30-31页 |
第二节 采用“双轨制”模式对反向假冒行为予以规制 | 第31-32页 |
第三节 对域外规制商标反向假冒行为及其隐性形式的评价 | 第32-34页 |
第五章 优化我国商标反向假冒行为法律规制的建议 | 第34-44页 |
第一节 现行法规制商标反向假冒行为的缺陷 | 第34-37页 |
一、《民法通则》的规制对该行为并不直接适用 | 第34页 |
二、《商标法》的规定过于笼统,不够细化 | 第34-36页 |
三、《反不正当竞争法》没有将其视为具体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 第36页 |
四、《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没有明确是该行为是对消费者的欺诈 | 第36-37页 |
第二节 对商标反向假冒行为法律适用选择的优化 | 第37-40页 |
一、《商标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适用选择对比 | 第37-38页 |
二、《商标法》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适用选择对比 | 第38-39页 |
三、结论:以《商标法》为主,以《反不正当竞争法》为辅 | 第39-40页 |
第三节 对商标法相关条款的完善建议 | 第40-42页 |
一、在《商标法》中增加对商标隐性反向假冒行为的规制 | 第40页 |
二、明确“商标注册人”的具体含义 | 第40-41页 |
三、对“投入市场”作扩张解释 | 第41-42页 |
四、适用举证责任倒置原则 | 第42页 |
第四节 在《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增加对商标反向假冒行为的规定 | 第42-44页 |
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附表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