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地方经济论文

皖江城市带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15页
    1.1 选题依据、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0-12页
        1.1.1 选题依据第10-11页
        1.1.2 研究目的第11页
        1.1.3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研究的思路及重点、难点第12-13页
    1.3 论文结构与研究方法第13-14页
        1.3.1 论文的结构第13页
        1.3.2 论文的方法第13-14页
    1.4 主要创新与不足第14-15页
2 国际产业转移研究综述第15-23页
    2.1 关于国际产业转移的涵义第15-16页
    2.2 关于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理论第16-18页
    2.3 关于国际产业转移的动因研究第18-19页
    2.4 关于国际产业转移的方式研究第19-20页
    2.5 关于国际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研究第20-23页
3 皖江城市带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现状分析第23-31页
    3.1 皖江城市带地域范围的界定第23-24页
    3.2 皖江城市带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现实状况第24-28页
        3.2.1 承接产业转移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第25-26页
        3.2.2 两大省管集中区将成为大规模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载体第26页
        3.2.3 经济效益增长明显,承接速度不断加快第26-28页
    3.3 皖江城市带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中存在的不足第28-31页
        3.3.1 经济总体水平较低第28页
        3.3.2 技术创新型产业的比重较低第28-29页
        3.3.3 各地产业同构化现象严重第29页
        3.3.4 产业集聚效应不明显第29-31页
4 皖江城市带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第31-42页
    4.1 影响皖江城市带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经济因素第31-36页
        4.1.1 经济发展水平及潜力第31-32页
        4.1.2 生产要素禀赋流动性第32-34页
        4.1.3 市场供求因素第34-35页
        4.1.4 成本因素第35-36页
    4.2 影响皖江城市带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制度和政策因素第36-40页
        4.2.1 政府政策行为因素第37-38页
        4.2.2 市场经济体制因素第38-39页
        4.2.3 法律法规因素第39-40页
    4.3 影响皖江城市带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其他因素第40-42页
        4.3.1 区位因素第40-41页
        4.3.2 生态环境因素第41-42页
5 皖江城市带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主要因素的实证分析第42-54页
    5.1 主要计量分析方法第42-43页
        5.1.1 主成分分析方法第42-43页
    5.2 可量化因素的确定及指标的选用第43-47页
        5.2.1 主要被解释变量第43页
        5.2.2 主要解释变量第43-47页
    5.3 皖江城市带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主要因素的实证研究过程第47-51页
        5.3.1 相关性分析第47-48页
        5.3.2 共线性诊断第48-49页
        5.3.3 主成分回归建模第49-50页
        5.3.4 求解标准化自变量回归模型中的系数第50-51页
    5.4 结论第51-54页
6 皖江城市带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对策建议第54-60页
    6.1 营造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良好环境第54-57页
        6.1.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化水平,扩大经济发展规模第55-56页
        6.1.2 完善制度和政策环境建设第56页
        6.1.3 加强产业科研体系建设第56-57页
        6.1.4 积极培育良好的人才市场环境第57页
    6.2 打造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平台和载体,积极培育产业集群第57-58页
        6.2.1 合理布局皖江地区工业园区,突出园区特色第58页
        6.2.2 充分发挥工业园区的示范带动作用第58页
    6.3 科学理性地承接产业转移第58-60页
参考文献第60-64页
后记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FDI对天津市电子信息产业升级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中国工商银行海外并购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