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1 绪论 | 第11-21页 |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2-15页 |
·取样方法关系 | 第12-13页 |
·降雨特性统计 | 第13页 |
·设计暴雨雨型 | 第13-15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15-17页 |
·地理地貌 | 第15-16页 |
·水文气象 | 第16页 |
·水系分布 | 第16-17页 |
·研究内容及研究路线 | 第17-21页 |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技术路线 | 第18-21页 |
2 研究方法 | 第21-27页 |
·选样方法 | 第21-22页 |
·选样定义 | 第21页 |
·各选样方法的特点与应用 | 第21-22页 |
·同频率分析法 | 第22-24页 |
·同频率分析法原理 | 第22-23页 |
·同频率分析法的选择分析 | 第23-24页 |
·Pilgrim & Cordery法 | 第24-26页 |
·Pilgrim & Cordery法原理 | 第24-25页 |
·Pilgrim & Cordery法选择分析 | 第25-26页 |
·主成分分析方法 | 第26-27页 |
3 北京市设计暴雨时程分配雨型分析 | 第27-55页 |
·引言 | 第27页 |
·降雨资料收集和分析 | 第27-29页 |
·资料收集 | 第27-28页 |
·次暴雨过程的划分 | 第28-29页 |
·降雨频率分析 | 第29-31页 |
·统计参数分析 | 第29-30页 |
·设计雨量计算 | 第30-31页 |
·设计暴雨时程分配雨型分析 | 第31-50页 |
·设计暴雨历时选取分析 | 第31-33页 |
·降雨场次分析与确定 | 第33-36页 |
·求级序 | 第36-42页 |
·定比例 | 第42-48页 |
·雨型分配结果 | 第48-50页 |
·24小时(1440分钟)设计暴雨时程分配雨型分析 | 第50-53页 |
·小结 | 第53-55页 |
4 北京市设计暴雨面分布雨型分析 | 第55-82页 |
·引言 | 第55页 |
·降雨资料收集和分析 | 第55-56页 |
·资料收集 | 第55页 |
·资料的三性检验 | 第55-56页 |
·采用资料 | 第56页 |
·降水特征分析 | 第56-61页 |
·北京市降水的时间变化规律 | 第56-58页 |
·北京市降水的空间变化规律 | 第58-60页 |
·影响北京市强降水的因子分析 | 第60-61页 |
·暴雨分区研究 | 第61-72页 |
·分区原则 | 第61-62页 |
·主成分分析法 | 第62-65页 |
·等值线图方法 | 第65-69页 |
·距平百分率方法 | 第69-72页 |
·合理性分析 | 第72-81页 |
·暴雨强度及暴雨中心位置变化的分析 | 第72-78页 |
·分区内降雨量统计分析 | 第78-80页 |
·与1979年《北京地区最大可能暴雨图集》的比较分析 | 第80-81页 |
·小结 | 第81-82页 |
结论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6页 |
附录A 附表和附图 | 第86-118页 |
附表 | 第86-109页 |
附图 | 第109-118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