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动机 | 第10-12页 |
第二节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第三节 研究范围与限制 | 第12页 |
第四节 研究流程与内容 | 第12-14页 |
第二章 文献探讨 | 第14-31页 |
第一节 空手道运动之相关文献 | 第14-16页 |
第二节 有氧空手道运动 | 第16-21页 |
一、有氧运动之演变 | 第16-19页 |
二、有氧空手道与医学 | 第19-21页 |
第三节 SF-36之相关文献 | 第21-23页 |
一、SF-36健康量表介绍 | 第21-22页 |
二、应用SF-36量表之相关研究 | 第22-23页 |
第四节 游憩专业化理论与相关研究 | 第23-26页 |
第五节 体适能之相关文献 | 第26-29页 |
第六节 休闲运动动机与阻碍 | 第29-30页 |
一、休闲运动动机 | 第29页 |
二、休闲运动阻碍 | 第29-30页 |
第七节 本章总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第31-38页 |
第一节 研究架构与假设 | 第31-32页 |
第二节 操作性定义 | 第32-33页 |
一、受访者个人基本属性 | 第32页 |
二、有氧空手道运动之专业化程度 | 第32页 |
三、有氧空手道参与之健康自评状况 | 第32-33页 |
四、体适能 | 第33页 |
第三节 研究对象 | 第33-34页 |
第四节 研究设计 | 第34-37页 |
一、受访者个人基本属性 | 第34页 |
二、有氧空手道运动之专业化程度 | 第34页 |
三、有氧空手道参与之健康自评情况 | 第34-35页 |
四、体适能检测 | 第35-37页 |
第五节 资料分析方法 | 第37-38页 |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DESCRIPITIVE ANALYSIS) | 第37页 |
二、信度分析(RELIABILITY ANALYSIS) | 第37页 |
三、单因子变异数分析(ONE-WAY ANOVA) | 第37页 |
四、独立样本T检定(INDEPENDENT-SAMPLET-TEST) | 第37页 |
五、相关分析(CORRELATION ANALYSIS) | 第37-38页 |
第四章 分析结果与讨论 | 第38-51页 |
第一节 体适能样本的描述性统计与同质性考验 | 第38-39页 |
第二节 有氧空手道训练对学员体适能前后测结果分析 | 第39-43页 |
一、实验组男生体适能前后测分析 | 第40-41页 |
(一) 身体组成 | 第40页 |
(二) 柔软度 | 第40页 |
(三) 瞬发力 | 第40页 |
(四) 肌耐力 | 第40-41页 |
二、实验组女生体适能前后测分析 | 第41-42页 |
(一) 身体组成 | 第41页 |
(二) 柔软度 | 第41页 |
(三) 瞬发力 | 第41-42页 |
(四) 肌耐力 | 第42页 |
(五) 心肺耐力 | 第42页 |
三、控制组男生体适能前后测分析 | 第42页 |
四、控制组女生体适能前后测分析 | 第42-43页 |
第三节 实验组与控制组体适能之影响分析 | 第43-46页 |
一、男生实验组与控制组后测体适能比较 | 第43-44页 |
(一) 身体组成 | 第43页 |
(二) 柔软度 | 第43页 |
(三) 瞬发力 | 第43-44页 |
(四) 肌耐力 | 第44页 |
(五) 心肺耐力 | 第44页 |
二、女生实验组与控制组后测体适能比较 | 第44-46页 |
(一) 身体组成 | 第44页 |
(二) 柔软度 | 第44-45页 |
(三) 瞬发力 | 第45页 |
(四) 肌耐力 | 第45页 |
(五) 心肺耐力 | 第45-46页 |
第四节 健康自评与专业化程度之信度分析 | 第46页 |
第五节 受访者基本属性 | 第46-48页 |
一、有氧空手道受访者基本属性分析 | 第46-48页 |
(一) 性别 | 第46页 |
(二) 年龄 | 第46-47页 |
(三) 教育程度 | 第47页 |
(四) 职业 | 第47-48页 |
(五) 同行参与 | 第48页 |
第六节 有氧空手道参与动机分析 | 第48-49页 |
第七节 有氧空手道参与阻碍分析 | 第49-50页 |
第八节 有氧空手道运动训练对养生之成效 | 第50-51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51-55页 |
第一节 结论 | 第51-53页 |
一、有氧空手道运动受访者属性与健康自评之关系 | 第51页 |
二、有氧空手道运动专业化程度与健康自评之关系 | 第51页 |
三、有氧空手道运动专业化程度与参与动机之关系 | 第51-52页 |
四、有氧空手道运动专业化程度与参与阻碍之关系 | 第52页 |
五、有氧空手道训练对学员体适能之影响 | 第52页 |
六、创新型有氧空手对养生之成效 | 第52-53页 |
第二节 建议 | 第53-55页 |
一、对有氧空手道的推广建议 | 第53-54页 |
二、后续研究的建议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0页 |
附录 | 第60-72页 |
附录一 教育部体育署国民体适能检测纪录表 | 第60-62页 |
附录二 有氧空手道训练对参与者健康指标之问卷 | 第62-68页 |
附录三 有氧空手道教练之学经历 | 第68-69页 |
附录四 空手道升级内容 | 第69-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查新报告 | 第73-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