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药灸脐法治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提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8-9页 |
临床研究 | 第9-25页 |
一、研究对象 | 第9-11页 |
(一)受试者来源 | 第9页 |
(二)受试者选择 | 第9-11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1-14页 |
(一)治疗分组 | 第11页 |
(二)治疗方法 | 第11-12页 |
(三)疗效观察指标 | 第12-13页 |
(四)疗效判定标准 | 第13页 |
(五)统计方法 | 第13-14页 |
三、研究结果 | 第14-25页 |
(一)基础数据可比性分析 | 第14-17页 |
(二)治疗后系列指标结果比较 | 第17-21页 |
(三)临床疗效判定结果 | 第21-23页 |
(四)结果分析 | 第23-25页 |
讨论 | 第25-38页 |
一、祖国医学的认识 | 第25-26页 |
(一)正虚 | 第25页 |
(二)外邪侵袭 | 第25-26页 |
(三)血瘀 | 第26页 |
二、现代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 第26-29页 |
(一)病因 | 第26-27页 |
(二)发病机制 | 第27-29页 |
三、结果探讨 | 第29-31页 |
(一)缓解患者腰腿部疼痛 | 第29页 |
(二)改善腰腿部功能 | 第29-30页 |
(三)改善血液流变高粘指标 | 第30-31页 |
(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第31页 |
(五)提高患者就诊接受度 | 第31页 |
四、隔药灸脐法疗效机理探讨 | 第31-38页 |
(一)神阙穴的作用 | 第31-33页 |
(二)药物作用 | 第33-35页 |
(三)艾灸作用 | 第35-37页 |
(四)穴位、药物、艾灸的共同作用 | 第37-38页 |
结语 | 第38-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综述 | 第4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附录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