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问题提出与文献综述 | 第7-15页 |
1.1 选题缘由及意义 | 第7-8页 |
1.2 成人依恋相关概念 | 第8-11页 |
1.2.1 依恋与成人依恋 | 第8页 |
1.2.2 内部工作模式 | 第8-9页 |
1.2.3 依恋类型及其测量 | 第9-11页 |
1.3 注意偏向 | 第11-13页 |
1.3.1 概述 | 第11-12页 |
1.3.2 注意偏向研究范式 | 第12-13页 |
1.4 回避型依恋与注意偏向 | 第13-14页 |
1.4.1 回避型依恋个体 | 第13页 |
1.4.2 回避型依恋与注意偏向 | 第13-14页 |
1.5 研究目的与假设 | 第14-15页 |
1.5.1 研究目的 | 第14页 |
1.5.2 研究假设 | 第14-15页 |
2 研究设计 | 第15-26页 |
2.1 实验一 | 第15-21页 |
2.1.1 被试 | 第15页 |
2.1.2 实验材料与实验设计 | 第15-17页 |
2.1.3 实验程序 | 第17-18页 |
2.1.4 实验结果 | 第18-20页 |
2.1.5 结果讨论 | 第20-21页 |
2.2 实验二 | 第21-26页 |
2.2.1 被试 | 第21页 |
2.2.2 实验材料与实验设计 | 第21-22页 |
2.2.3 实验程序 | 第22-23页 |
2.2.4 实验结果 | 第23-24页 |
2.2.5 结果讨论 | 第24-26页 |
3 总讨论 | 第26-29页 |
3.1 回避型依恋个体回避依恋相关威胁性刺激的注意偏向 | 第26-27页 |
3.2 回避型依恋注意偏向的存在为去激活依恋策略提供了证据 | 第27-29页 |
4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29-30页 |
4.1 研究结论 | 第29页 |
4.2 研究展望 | 第29-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4页 |
附录一、情绪效价评价表 | 第34-35页 |
附录二、词汇材料 | 第35-36页 |
附录三、亲密关系经历量表 | 第36-38页 |
致谢 | 第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