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农业技术改造、农业技术经济论文

我国农村信息服务模式研究--基于豫皖苏现状调查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8页
    1.1 研究背景、意义第8-9页
    1.2 研究目的第9-11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4页
        1.3.1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3页
        1.3.2 国外研究现状第13-14页
    1.4 研究方法第14-15页
    1.5 论文的研究内容框架第15-17页
    1.6 论文可能的创新之处第17-18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18-30页
    2.1 农民信息行为第18-21页
        2.1.1 农民信息需求第18-20页
        2.1.2 农民信息获取及利用行为第20-21页
    2.2 农村信息服务第21-23页
        2.2.1 农村信息服务的含义第21页
        2.2.2 农村信息服务的构成要素第21-23页
        2.2.3 农村信息服务的特征第23页
    2.3 农村信息服务模式第23-30页
        2.3.1 农村信息服务模式的含义第23-25页
        2.3.2 农村信息服务模式分类第25-30页
第三章 国内外现有的农业信息服务模式类型第30-44页
    3.1 国外现有的农村信息服务模式第30-33页
    3.2 我国现有的农业信息服务模式类型第33-44页
        3.2.1 国内典型的农村信息服务模式第33-39页
        3.2.2 地方模式——豫皖苏农业信息服务模式类型第39-44页
第四章 豫皖苏农村信息服务模式分析第44-75页
    4.1 研究设计第44-45页
    4.2 调查设计第45-48页
        4.2.1 调查问卷的设计第45-46页
        4.2.2 问卷发放与回收第46-47页
        4.2.3 调查样本的情况第47-48页
    4.3 农村信息服务的统计分析第48-61页
        4.3.1 豫皖苏3省地理经济概述第48-50页
        4.3.2 农民信息需求统计分析第50-52页
        4.3.3 农民获取信息的途径统计分析第52-54页
        4.3.4 农民获取农业信息的限制因素第54-55页
        4.3.5 政府、基层服务站在农村信息服务应用中的统计分析第55-58页
        4.3.6 农村信息服务模式统计分析第58-61页
    4.4 农民信息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第61-72页
        4.4.1 研究变量及测量第61-64页
        4.4.2 研究假设第64-65页
        4.4.3 信度及效度分析第65-69页
        4.4.4 结果分析第69-72页
    4.5 结论第72-75页
        4.5.1 农民信息意识淡薄、获取利用信息能力不强第72页
        4.5.2 信息资源的传播受阻,信息质量较差,应用性差第72-73页
        4.5.3 政府在信息服务过程中主导作用发挥不充分第73页
        4.5.4 基层农业信息服务人才缺乏,基层服务组织机构不健全第73-74页
        4.5.5 农业信息服务模式应用不全面,服务能力相对较差第74-75页
第五章 豫皖苏农村信息服务模式创新第75-84页
    5.1 农村信息服务模式的创新探索内涵第75-78页
        5.1.1 创新的原则第75-77页
        5.1.2 创新的内容第77-78页
    5.2 豫皖苏农村信息服务模式的创新探索第78-84页
        5.2.1 政府主导、多元化服务主体的模式第79-80页
        5.2.2 个性化农村信息推送的模式第80-82页
        5.2.3 联合高校图书馆的模式第82-84页
第六章 结束语第84-86页
    6.1 研究结论第84页
    6.2 不足与展望第84-86页
参考文献第86-89页
附录1 农村信息服务现状调查问卷第89-95页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第95-96页
附录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第96-97页
致谢第97页

论文共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企业生命周期与并购类型的选择--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下一篇:基于ISM模型和UTAUT模型的江苏农村宽带用户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