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17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8-10页 |
| 1.1.1 煤炭利用现状 | 第8页 |
| 1.1.2 燃煤污染现状 | 第8-10页 |
| 1.2 脱硫脱硝脱汞现状 | 第10-15页 |
| 1.2.1 脱硫技术现状 | 第10-11页 |
| 1.2.2 脱硝技术现状 | 第11-12页 |
| 1.2.3 脱汞技术现状 | 第12页 |
| 1.2.4 多种污染物联合脱除 | 第12-15页 |
| 1.3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15-17页 |
| 1.3.1 研究目的 | 第15-16页 |
| 1.3.2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 第2章 实验装置及方法 | 第17-21页 |
| 2.1 实验试剂 | 第17页 |
| 2.2 实验系统 | 第17-20页 |
| 2.2.1 实验主要仪器及设备 | 第17-18页 |
| 2.2.2 实验方法 | 第18-20页 |
| 2.3 吸收液的选择 | 第20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 第3章 尿素协同添加剂同时脱硫脱硝脱汞的实验研究 | 第21-34页 |
| 3.1 尿素浓度对脱硫脱硝脱汞效率的影响 | 第21-22页 |
| 3.2 不同添加剂对脱硫脱硝脱汞效率的影响 | 第22-23页 |
| 3.3 过硫酸铵浓度对脱硝脱汞效率的影响 | 第23-26页 |
| 3.4 反应温度对脱硫脱硝脱汞效率的影响 | 第26-27页 |
| 3.5 吸收液初始pH值对脱硫脱硝脱汞效率的影响 | 第27-28页 |
| 3.6 SO_2浓度和NO浓度对脱硫脱硝脱汞效率的影响 | 第28-30页 |
| 3.7 O_2浓度对脱硫脱硝脱汞的影响 | 第30-31页 |
| 3.8 脱除反应机理分析 | 第31-32页 |
| 3.9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 第4章 尿素协同添加剂多种污染物联合脱除装置的设计及方法 | 第34-45页 |
| 4.1 多种污染物联合脱除装置设计理论 | 第34-35页 |
| 4.1.1 脱硫脱硝脱汞一体化技术概述 | 第34页 |
| 4.1.2 设计理论基础 | 第34-35页 |
| 4.1.3 设计思路 | 第35页 |
| 4.2 一体化多种污染物联合脱除装置特点 | 第35-38页 |
| 4.2.1 网布水床特点 | 第36页 |
| 4.2.2 网布水汽膜的构型和制备 | 第36-38页 |
| 4.2.3 鼓泡反应器的特点 | 第38页 |
| 4.3 装置设计 | 第38-44页 |
| 4.3.1 指标性能 | 第38页 |
| 4.3.2 设计要求 | 第38-39页 |
| 4.3.3 设计参数 | 第39页 |
| 4.3.4 反应器的设计计算 | 第39-44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 第5章 尿素协同过硫酸铵同时脱硫脱硝过程模拟 | 第45-57页 |
| 5.1 Aspen plus软件简介 | 第45页 |
| 5.2 建立Aspen plus工艺流程 | 第45-46页 |
| 5.3 组分输入和物性选择 | 第46-48页 |
| 5.4 模拟工况设定和模拟结果 | 第48-50页 |
| 5.5 灵敏度分析 | 第50-55页 |
| 5.5.1 尿素浓度对脱硫脱硝反应的影响 | 第50-51页 |
| 5.5.2 过硫酸铵浓度对脱硫脱硝反应的影响 | 第51-52页 |
| 5.5.3 反应温度对脱硫脱硝反应的影响 | 第52-53页 |
| 5.5.4 入口烟气SO_2浓度对脱硫脱硝反应的影响 | 第53页 |
| 5.5.5 入口烟气NO浓度对脱硫脱硝反应的影响 | 第53-54页 |
| 5.5.6 液气比对脱硫脱硝反应的影响 | 第54-55页 |
| 5.6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7-59页 |
| 6.1 全文结论 | 第57-58页 |
| 6.2 今后工作展望 | 第58-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63-65页 |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