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论文

武功山地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第1章 前言第12-21页
    1.1 植物区系的概念、研究对象和内容第12-13页
        1.1.1 植物区系研究概念第12-13页
        1.1.2 植物区系研究对象第13页
        1.1.3 植物区系研究内容第13页
    1.2 国内外植物区系研究进展第13-16页
        1.2.1 国外植物区系研究进展第13-14页
        1.2.2 国内植物区系研究进展第14-15页
        1.2.3 江西植物区系研究现状第15-16页
        1.2.4 武功山地区研究概况第16页
    1.3 武功山地区自然概况第16-18页
        1.3.1 地理位置第16-17页
        1.3.2 地质地貌第17-18页
        1.3.3 气候特征第18页
        1.3.4 土壤特征第18页
        1.3.5 植被概况第18页
    1.4 研究的意义、内容和方法第18-20页
        1.4.1 研究的意义第18-19页
        1.4.2 研究内容第19页
        1.4.3 研究方法第19-20页
    1.5 技术路线第20-21页
第2章 武功山地区种子植物科的统计分析第21-33页
    2.1 科的大小统计分析第21-24页
    2.2 优势科和表征科的统计分析第24-29页
    2.3 科的地理成分统计分析第29-32页
    2.4 小结第32-33页
第3章 武功山地区种子植物属的统计分析第33-44页
    3.1 属的大小统计分析第33-37页
    3.2 属的地理成分统计分析第37-43页
    3.3 小结第43-44页
第4章 武功山地区种子植物种的统计分析第44-54页
    4.1 武功山地区种子植物种的地理成分分析第44-52页
    4.2 小结第52-54页
第5章 武功山地区与其他地区植物区系的比较第54-62页
    5.1 相邻地区区系丰富度比较第54-56页
    5.2 相邻地区区系相似性比较第56-57页
    5.3 相邻地区聚类分析第57-61页
    5.4 小结第61-62页
第6章 结论与讨论第62-66页
    6.1 武功山地区种子植物区系特征第62-64页
    6.2 武功山地区种子植物区系归属第64页
    6.3 关于武功山地区种子植物的来源第64-66页
致谢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3页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垃圾信息的通用自动化监测分析方法及电信运营商防范研究
下一篇:抗战时期的芷江机场及其对抗战的贡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