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9页 |
·两亲性聚合物 | 第11-12页 |
·两亲嵌段共聚物的合成方法 | 第12-17页 |
·阴离子活性聚合 | 第12页 |
·阳离子活性聚合 | 第12-13页 |
·基团转移聚合 | 第13-14页 |
·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 | 第14-17页 |
·两亲嵌段共聚物的性质 | 第17-20页 |
·嵌段共聚物的表面和界面行为 | 第17页 |
·嵌段共聚物在溶液中的自组装 | 第17-18页 |
·嵌段共聚物的胶束化 | 第18-20页 |
·基于两亲共聚物的药物载体 | 第20-23页 |
·药物控释传递体系的背景 | 第20-22页 |
·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的药物缓释系统 | 第22页 |
·两亲嵌段共聚物的载药方式 | 第22-23页 |
·响应性聚合物胶束载药 | 第23-27页 |
·温敏性胶束 | 第23-25页 |
·pH值敏感性胶束 | 第25页 |
·光敏感性胶束 | 第25-26页 |
·电敏感性胶束 | 第26页 |
·盐敏感性胶束 | 第26-27页 |
·磁敏感性胶束 | 第27页 |
·课题的提出 | 第27-29页 |
·温度响应性胶束PNIPAM | 第27页 |
·pH值响应性胶束PAA | 第27-28页 |
·双重敏感性胶束负载紫杉醇体系 | 第28-29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9-36页 |
·主要药品与实验仪器 | 第29-30页 |
·原料和试剂的纯化 | 第30页 |
·合成与制备 | 第30-32页 |
·链转移剂二硫代苯甲酸甲基苄酯(PEDB)的合成 | 第30-31页 |
·大分子链转移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CAT)的合成 | 第31页 |
·嵌段共聚物PMMA-b-(PAA-co-PNIPAM)的合成 | 第31页 |
·共聚物胶束的制备 | 第31-32页 |
·负载紫杉醇胶束的制备 | 第32页 |
·结构表征 | 第32-33页 |
·均聚物和共聚物的分子量测定 | 第32页 |
·聚合物的结构表征 | 第32-33页 |
·聚合物胶束的结构表征 | 第33页 |
·性能测试 | 第33-34页 |
·嵌段共聚物临界胶束(CMC)的测定 | 第33-34页 |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 | 第34页 |
·嵌段共聚物的LCST测定(紫外-可见光分析法) | 第34页 |
·动态光散射(DLS) | 第34页 |
·负载紫杉醇胶束的释放测试 | 第34-36页 |
·测定波长的选择 | 第34页 |
·标准曲线的测定 | 第34-35页 |
·胶束负载紫杉醇量的测定 | 第35页 |
·负载紫杉醇胶束的释放 | 第35-36页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36-55页 |
·聚嵌段共聚物PMMA-b-(PAA-co-PNIPAM)的合成 | 第36-38页 |
·大分子链转移剂PMMA-CAT的制备 | 第36-38页 |
·嵌段共聚物PMMA-b-(PAA-co-PNIPAM)的制备 | 第38页 |
·嵌段共聚物的结构表征 | 第38-41页 |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FI-IR) | 第38-40页 |
·核磁共振图谱分析 | 第40-41页 |
·聚合物PMMA-b-(PAA-co-PNIPAM)胶束的结构形态表征(TEM) | 第41页 |
·聚合物低临界胶束浓度(CMC)的测定 | 第41-42页 |
·嵌段共聚物的温度响应行为 | 第42-48页 |
·嵌段共聚物的低临界溶液温度(LCST)的测定 | 第42-44页 |
·聚合物胶束的温敏性可逆测试 | 第44-45页 |
·温度对聚合物胶束的粒径及其分布 | 第45-48页 |
·嵌段共聚物的pH值响应行为 | 第48-51页 |
·嵌段共聚物在不同pH值下的LCST | 第48-49页 |
·pH值对嵌段共聚物胶束直径的影响 | 第49-50页 |
·嵌段共聚物胶束在不同pH值下的稳定性测试 | 第50-51页 |
·嵌段共聚物负载紫杉醇胶束的制备及释放试验 | 第51-55页 |
·无水乙醇中标准曲线A=αC+β中α、β的确定 | 第51-52页 |
·负载紫杉醇聚合物胶束在不同温度下的释放试验 | 第52-54页 |
·负载紫杉醇聚合物胶束在不同pH值下的释放试验 | 第54-55页 |
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3页 |
附录 | 第63-65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