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一、绪论 | 第11-17页 |
| (一) 选题缘由 | 第11-13页 |
| (二) 研究意义和价值 | 第13-14页 |
| 1. 理论意义 | 第13页 |
| 2. 现实意义 | 第13-14页 |
| (三) 文献综述 | 第14-15页 |
| (四)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5-16页 |
| (五)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6-17页 |
| 二、约翰·怀特关于“学校教育幸福论”的核心思想 | 第17-31页 |
| (一) 约翰·怀特教授简介 | 第17页 |
| (二) 约翰·怀特的“学校教育幸福论”的基本观点 | 第17-24页 |
| 1. 对“幸福”问题的社会关注 | 第17-19页 |
| 2. “幸福”观念模糊不清的根源 | 第19-21页 |
| 3. “幸福”不是什么 | 第21-23页 |
| 4. “幸福”是有价值的活动 | 第23-24页 |
| (三) 约翰·怀特的“学校教育幸福论”要处理的几对关系 | 第24-31页 |
| 1. 幸福与成功 | 第24-25页 |
| 2. 幸福与工作 | 第25-27页 |
| 3. 幸福与道德 | 第27-28页 |
| 4. 幸福与价值选择 | 第28-31页 |
| 三、目前大学教育评价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1-36页 |
| (一) 考试是唯一的评价方式 | 第31-32页 |
| (二) 考试行为过程本身带来的荒腔走板 | 第32-33页 |
| (三) 考试带来的严重后果 | 第33-34页 |
| (四) 考试制度本身的合法性存在问题 | 第34-36页 |
| 四、基于“学校教育幸福论”的视角展开的原因分析 | 第36-42页 |
| (一) 大学本科教育存在有两种不同的教育目的之间的“路线斗争” | 第36-38页 |
| 1. 以“学科知识和学分”为目的 | 第36-37页 |
| 2 、以“学生的幸福生活”为目的 | 第37-38页 |
| (二) 对教学活动方式的以偏概全 | 第38-39页 |
| (三) 世俗的成功标准的误导 | 第39-40页 |
| (四) 学校存在过多的“价值强制” | 第40-42页 |
| 五、以“学校教育幸福论”为旨归的大学教育评价制度的改革建议 | 第42-51页 |
| (一) 学校的教育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幸福生活 | 第42-43页 |
| (二) 对教学活动方式的全面化理解 | 第43-45页 |
| (三) 转变世俗意义上“成功”的理解 | 第45-46页 |
| (四) 减少价值强制以增进学生价值选择的能力和自主发展的能力 | 第46-47页 |
| (五) 评价方式从一元化的考试为唯一手段转变为多元化 | 第47-51页 |
| 结语 | 第51-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