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8页 |
| ABSTRACT | 第8-13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19页 |
| 1.1 本课题背景和研究的意义 | 第16页 |
|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6-17页 |
| 1.3 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 第17页 |
| 1.4 组织结构 | 第17-19页 |
| 第二章 基本原理和概念 | 第19-34页 |
| 2.1 LED简介 | 第19-20页 |
| 2.2 白光LED实现途径 | 第20-22页 |
| 2.3 LED封装方法 | 第22-23页 |
| 2.4 白光LED用荧光材料概述 | 第23-25页 |
| 2.5 钇铝石榴石 | 第25-29页 |
| 2.5.1 石榴石系稀土掺杂荧光粉 | 第28-29页 |
| 2.6 固体发光原理 | 第29页 |
| 2.7 Ce~(3+)离子能级结构 | 第29-30页 |
| 2.8 荧光材料的合成方法 | 第30-34页 |
| 第三章 固相反应法制备YAG:Ce~(3+)荧光粉 | 第34-51页 |
| 3.1 固相法制备YAG:Ce~(3+) | 第34页 |
| 3.2 实验方法 | 第34-36页 |
| 3.3 样品表征 | 第36-39页 |
| 3.3.1 X射线衍射分析(XRD) | 第36-37页 |
| 3.3.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 第37页 |
| 3.3.3 荧光光谱(PL) | 第37-38页 |
| 3.3.4 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 | 第38-39页 |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39-49页 |
| 3.4.1 DSC曲线分析 | 第39-40页 |
| 3.4.2 温度对YAG荧光粉理化性质的影响 | 第40-44页 |
| 3.4.4 烧结氛围对YAG荧光粉理化性质的影响 | 第44-46页 |
| 3.4.5 保温时间对YAG荧光粉理化性质的影响 | 第46-49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 第四章 溶胶--凝胶法制备YAG:Ce~(3+)荧光粉 | 第51-60页 |
| 4.1 YAG:Ce~(3+)荧光粉的合成及其表征 | 第51页 |
| 4.2 试剂及实验设备 | 第51-52页 |
| 4.3 样品的制备 | 第52-53页 |
| 4.4 实验数据 | 第53-58页 |
| 4.4.1 YAG:Ce~(3+)荧光粉物像分析 | 第53-54页 |
| 4.4.2 SEM分析 | 第54页 |
| 4.4.3 光谱分析 | 第54-56页 |
| 4.4.4 高温固相法与溶胶凝胶法合成YAG荧光粉理化性质比较 | 第56-58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 第五章 光学浮区炉制备YAG:Ce荧光晶体 | 第60-64页 |
| 5.1 YAG:Ce~(3+)荧光晶体的合成及其表征 | 第60页 |
| 5.2 试剂及实验设备 | 第60-61页 |
| 5.3 样品的制备 | 第61页 |
| 5.4 实验数据 | 第61-63页 |
| 5.4.1 YAG:Ce~(3+)荧光材料的XRD | 第61-62页 |
| 5.4.2 光谱分析 | 第62-63页 |
| 5.5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 第六章 白光LED封装 | 第64-72页 |
| 6.1 样品的电致发光光谱 | 第64-66页 |
| 6.2 色坐标 | 第66-70页 |
| 6.3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2-75页 |
| 7.1 总结 | 第72-74页 |
| 7.2 展望 | 第74-75页 |
| 参考文献 | 第75-80页 |
| 致谢 | 第80-81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