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变压器、变流器及电抗器论文--变流器论文--逆变器论文

组串式光伏并网逆变器谐振特性及其抑制策略的研究

致谢第7-8页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10页
1 绪论第22-29页
    1.1 光伏发电发展概述第22-24页
    1.2 光伏并网系统基本结构第24-26页
    1.3 逆变器并联谐振问题研究现状第26-28页
    1.4 主要研究内容第28-29页
2 组串式逆变器及其谐振的一般问题第29-44页
    2.1 系统的结构与控制第29-38页
        2.1.1 基于组串式逆变器的光伏电站系统第29-30页
        2.1.2 基本电路拓扑第30-35页
        2.1.3 基本控制结构第35-38页
    2.2 谐振及其谐振现象第38-44页
        2.2.1 谐振定义第38页
        2.2.2 谐振现象第38-42页
        2.2.3 谐振的诱因第42-44页
3 LCL型组串式逆变器谐振特性分析第44-95页
    3.1 LCL滤波器及参数设计第44-49页
        3.1.1 LCL滤波器概述第44-45页
        3.1.2 LCL滤波器参数设计第45-49页
    3.2 LCL型逆变器等效小信号电路模型第49-58页
        3.2.1 逆变器等效电路模型第49-53页
        3.2.2 逆变器等效电路模型的解耦第53-55页
        3.2.3 逆变器并联的等效电路模型第55-58页
    3.3 LCL型逆变器谐振特性第58-71页
        3.3.1 逆变器谐振特性第58-62页
        3.3.2 逆变器并联谐振特性第62-71页
    3.4 LCL型逆变器并联载波同步性频域分析第71-78页
        3.4.1 LCL型逆变器的频域特性第71-75页
        3.4.2 频域特性的分频处理第75-78页
    3.5 基于载波同步性的LCL型逆变器并联谐振特性第78-90页
        3.5.1 基于载波同步性的逆变器并联基本谐振特性第78-82页
        3.5.2 电网阻抗变化对逆变器并联谐振特性的影响第82-85页
        3.5.3 控制参数变化对逆变器并联谐振特性的影响第85-87页
        3.5.4 滤波器参数变化对逆变器并联谐振特性的影响第87-89页
        3.5.5 载波交错角度变化对逆变器并联谐振特性的影响第89-90页
    3.6 逆变器并联台数对谐振特性的影响第90-93页
    3.7 本章小结第93-95页
4 LC型组串式逆变器谐振特性分析第95-114页
    4.1 LC滤波器及参数设计第95-97页
        4.1.1 LC滤波器概述第95-96页
        4.1.2 LC滤波器参数设计第96-97页
        4.1.3 LC/LCL滤波器的电网阻抗适应性第97页
    4.2 LC型逆变器并联高频回路特性第97-104页
        4.2.1 逆变器并联系统的建模第98页
        4.2.2 逆变器并联频域特性第98-101页
        4.2.3 逆变器并联系统的模型简化第101-104页
    4.3 无寄生参数时LC型逆变器谐波环流特性第104-110页
        4.3.1 逆变器的纹波特性第104-106页
        4.3.2 逆变器并联的输出环流特性第106-108页
        4.3.3 载波同步性对环流特性的影响第108-110页
    4.4 有寄生参数时LC型逆变器谐波环流特性第110-113页
        4.4.1 逆变器并联时的谐波环流第110-111页
        4.4.2 寄生参数逆变器并联谐波环流的影响第111-113页
    4.5 本章小结第113-114页
5 电网阻抗特性对组串式逆变器谐振的影响第114-125页
    5.1 逆变器输出功率、并联台数与电网特性的关系第114-116页
    5.2 逆变器并联的集中等效模型第116-118页
    5.3 集中等效模型的稳定裕度分析第118-124页
        5.3.1 电网阻抗对稳定裕度的影响第118-121页
        5.3.2 控制增益/延时对稳定裕度的影响第121-124页
    5.4 本章小结第124-125页
6 组串式逆变器共模谐振特性分析第125-141页
    6.1 逆变器共模回路及建模第125-131页
        6.1.1 逆变器共模回路及其阻抗模型第125-129页
        6.1.2 逆变器并联共模回路及其阻抗模型第129-131页
    6.2 基于电路模型的共模谐振特性第131-135页
        6.2.1 逆变器并联的共模回路及特性对比第131-132页
        6.2.2 光伏阵列寄生电容对并联共模回路的影响第132-133页
        6.2.3 并网点寄生电容对并联共模回路的影响第133-135页
    6.3 基于载波同步性的共模谐振特性第135-138页
        6.3.1 基于载波同步性的共模电流第135-136页
        6.3.2 基于载波同步性的共模电流分析第136-137页
        6.3.3 光伏阵列寄生电容的影响第137-138页
    6.4 并联台数对谐振特性的影响第138-140页
    6.5 本章小结第140-141页
7 组串式逆变器的谐振抑制策略第141-169页
    7.1 LCL型逆变器的谐振抑制策略第141-156页
        7.1.1 阻尼抑制策略概述第141-143页
        7.1.2 基于有源阻尼——微分负反馈的谐振抑制策略第143-152页
        7.1.3 基于无阻尼——多采样的谐振抑制策略第152-156页
    7.2 LC型逆变器的谐振抑制策略第156-160页
        7.2.1 基于载波同步控制的谐振抑制策略第156-157页
        7.2.2 基于改进滤波器结构的谐振抑制策略第157-160页
    7.3 基于电网阻抗特性的谐振抑制策略第160-164页
        7.3.1 基于电网阻抗自适应的谐振抑制策略第160-161页
        7.3.2 基于PR调节器的谐振抑制策略第161-163页
        7.3.3 基于微分负反馈的谐振抑制策略第163-164页
    7.4 多逆变器并联共模谐振抑制第164-168页
        7.4.1 基于改进调制策略的谐振抑制策略第164-165页
        7.4.2 基于微分负反馈的共模谐振抑制策略第165-168页
    7.5 本章小结第168-169页
8 实验研究第169-208页
    8.1 实验平台概述第169-173页
    8.2 实验一:LCL型组串式逆变器并联谐振特性实验第173-185页
    8.3 实验二:LC型组串式逆变器高频环流与谐振实验第185-190页
    8.4 实验三:电网阻抗特性导致组串式逆变器的谐振实验第190-193页
    8.5 实验四:组串式逆变器并联共模谐振实验第193-196页
    8.6 实验五:组串式逆变器并联谐振抑制实验第196-207页
    8.7 本章小结第207-208页
9 总结与展望第208-210页
    9.1 工作总结第208-209页
    9.2 展望第209-210页
参考文献第210-219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第219-220页

论文共22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A学院校园网络改造项目进度计划与控制研究
下一篇:创新价值链视角下高校科技创新效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