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内科论文--现代医学内科疾病论文

基于临床数据的舒筋蠲痹汤处方发现及其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作用机制研究

摘要第7-11页
Abstract第11-12页
英文缩略词第13-15页
文献综述(一) 中医临床数据挖掘技术研究进展第15-21页
    1.临床数据研究重要性第15页
    2.临床诊疗数据研究的艰巨性第15-16页
    3.基于数据挖掘方法研究临床数据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第16页
    4.临床数据应用领域数据挖掘技术研究进展第16-18页
        4.1 数据挖掘技术简介第16-17页
        4.2 数据挖掘在临床数据研究中的应用范围第17-18页
        4.3 中医药领域数据挖掘的主要方法第18页
    5.临床数据挖掘与网络药理学技术结合的必要性第18-21页
文献综述(二) 类风湿关节炎中西医发病机制研究进展第21-32页
    1.中医病因、病机第21-24页
        1.1 外感六淫之邪是类风湿关节炎发病之外因第21-22页
        1.2 正气不足是类风湿关节炎发病之本第22-23页
        1.3 痰、瘀、湿邪气内外相合,为类风湿关节炎致病重要病理环节第23-24页
    2.中医治疗原则第24-27页
        2.1 外来之邪,随其所在而祛之第24-25页
        2.2 正气不足,视气血阴阳所亏之处而调之第25页
        2.3 内生之邪,祛湿、化痰、逐瘀随症治之第25-27页
    3.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第27-32页
前言第32-33页
第一章:基于临床数据挖掘的类风湿关节炎用药规律分析及核心处方发现第33-46页
    1.1 研究目的第33页
    1.2 材料及方法第33页
    1.3 研究结果第33-39页
        1.3.1 常用药物频次分析第33-35页
        1.3.2 药性分析第35-36页
        1.3.3 基于Apriori关联规则算法组方规律分析第36-39页
    1.4 分析及讨论第39-45页
    1.5 小结第45-46页
第二章: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处方优化及其作用机制探讨第46-54页
    2.1 研究目的第46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46-48页
        2.2.1 数据及软件来源第46页
        2.2.2 核心算法-靶标预测方法第46-47页
        2.2.3 核心算法-靶标分析方法第47页
        2.2.4 分析流程第47-48页
    2.3 结果第48-53页
        2.3.1 RA疾病相关基因第48-49页
        2.3.2 RA与预测核心方中单味药物重叠基因第49-50页
        2.3.3 药物相关基因第50-51页
        2.3.4 关键基因筛选第51页
        2.3.5 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第51-53页
    2.4 小结与讨论第53-54页
第三章:基于动物实验的复方作用机制研究第54-79页
    3.1 实验目的第54页
    3.2 实验材料第54-55页
        3.2.1 动物及药物第54页
        3.2.2 主要仪器及试剂第54-55页
    3.3 实验方法第55-62页
        3.3.1 胶原诱导关节炎(CIA)模型的建立第55页
        3.3.2 舒筋蠲痹汤水提物制备第55-56页
        3.3.3 分组及给药第56页
        3.3.4 取材第56页
        3.3.5 检测第56-62页
    3.4 结果第62-76页
        3.4.1 体重及体重变化率第62-64页
        3.4.2 关节炎评分第64-66页
        3.4.3 关节肿胀度第66-67页
        3.4.4 Micro-CT结果第67-68页
        3.4.5 病理结果第68-74页
        3.4.6 Elisa结果第74-75页
        3.4.7 Western Blot检测结果第75-76页
    3.5 小结与讨论第76-79页
技术路线图第79-80页
结语第80-82页
参考文献第82-91页
附录第91-97页
个人简历第97-99页
中医药科研项目查新报告书(供本院博士论文盲审用)第99-104页

论文共10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慢性间歇性低氧复合胰岛素抵抗介导的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SREBP-1c/FAS信号通路的作用及益气活血中药的干预效应研究
下一篇:芪芎种子汤治疗特发性弱精子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