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电线路最佳重合闸方法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最佳重合闸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1.2 最佳重合闸理论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1.2.1 基于工频电气量的自适应重合闸方法 | 第11-12页 |
1.2.2 基于拍频电气量的自适应重合闸方法 | 第12-13页 |
1.2.3 基于电弧特征量的自适应重合闸方法 | 第13-15页 |
1.2.4 基于智能算法的自适应重合闸方法 | 第15页 |
1.2.5 最佳重合时间计算 | 第15-17页 |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17-19页 |
第2章 输电线路接地故障时电气量特征分析及仿真 | 第19-29页 |
2.1 电弧建模与特性分析 | 第19-24页 |
2.1.1 仿真软件简介 | 第19-20页 |
2.1.2 一次电弧建模及特性分析 | 第20-21页 |
2.1.3 二次电弧建模及特性分析 | 第21-24页 |
2.2 输电线路单相接地故障仿真 | 第24-27页 |
2.2.1 输电线路瞬时性故障仿真 | 第24-26页 |
2.2.2 输电线路永久性故障仿真 | 第26-27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第3章 带并联电抗器的输电线路自适应重合闸方案 | 第29-39页 |
3.1 故障相电压特征分析 | 第29-33页 |
3.2 故障相电压包络分析 | 第33-35页 |
3.2.1 Hilbert变换 | 第33-34页 |
3.2.2 瞬时性故障时故障相端电压包络值特征 | 第34页 |
3.2.3 永久性故障时故障相电压包络值特征 | 第34-35页 |
3.3 自适应重合闸方案及仿真验证 | 第35-3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4章 不带并联电抗器的输电线路自适应重合闸方案 | 第39-49页 |
4.1 故障相端电压特征分析 | 第39-42页 |
4.2 瞬时零序功率 | 第42-44页 |
4.2.1 瞬时零序功率定义 | 第42-43页 |
4.2.2 瞬时性故障时线路侧瞬时零序功率 | 第43-44页 |
4.2.3 永久性故障时线路侧瞬时零序功率 | 第44页 |
4.3 自适应重合闸方案及仿真验证 | 第44-4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5章 最佳重合时间研究 | 第49-60页 |
5.1 单机无穷大系统模型的最佳重合时间计算方法 | 第49-56页 |
5.1.1 永久性故障时最佳重合时间 | 第49-52页 |
5.1.2 瞬时性故障时最佳重合时间 | 第52-53页 |
5.1.3 仿真验证 | 第53-56页 |
5.2 多机互联系统最佳重合时间计算方法 | 第56-57页 |
5.3 最佳重合时间与自适应重合闸的配合 | 第57-5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7-68页 |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