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刑事诉讼法论文

刑事诉讼交叉询问制度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交叉询问制度理论解读第8-12页
    1.1 交叉询问制度含义分析第8-9页
    1.2 交叉询问的价值评析第9-12页
        1.2.1 发现案件真实第9-10页
        1.2.2 彰显当事人主体地位第10页
        1.2.3 实现程序正义第10页
        1.2.4 提高庭审效率第10-12页
第二章 交叉询问的程序规定第12-15页
    2.1 交叉询问的主体和对象第12页
    2.2 交叉询问的询问方式第12-13页
    2.3 交叉询问的基本顺序第13-15页
        2.3.1 主询问第13-14页
        2.3.2 反询问第14页
        2.3.3 再主询问第14页
        2.3.4 再反询问第14-15页
第三章 英美法系交叉询问制度的简要分析第15-22页
    3.1 英美法系交叉询问制度的运行现状第15-17页
    3.2 英美法系庭审中的交叉询问规则第17-19页
        3.2.1 诱导性询问规则第17页
        3.2.2 传闻证据排除规则第17-18页
        3.2.3 证人分类法则第18页
        3.2.4 当事人异议规则第18-19页
        3.2.5 意见证据排除规则第19页
    3.3 英美法系交叉询问的制度保障第19-22页
        3.3.1 证据开示制度第20页
        3.3.2 陪审团制度第20-21页
        3.3.3 律师辩护制度第21-22页
第四章 我国交叉询问制度的现状及缺陷分析第22-26页
    4.1 我国交叉询问制度的立法现状和特点第22-23页
    4.2 我国交叉询问制度的缺陷分析第23-26页
        4.2.1“混合式”诉讼模式的消极影响第23页
        4.2.2 交叉询问的程序规定简单第23-24页
        4.2.3 交叉询问规则的可行性低第24-25页
        4.2.4 交叉询问配套制度的缺失第25-26页
第五章 我国交叉询问制度的完善第26-36页
    5.1 选择适合我国的交叉询问模式第26页
    5.2 完善交叉询问程序和规则第26-32页
        5.2.1 弥补交叉询问顺序规定的漏洞第27-28页
        5.2.2 完善交叉询问范围的规定第28页
        5.2.3 建立健全交叉询问规则第28-32页
            5.2.3.1 确定合理的诱导性询问规则第28-30页
            5.2.3.2 规定传闻证据排除规则第30页
            5.2.3.3 改进当事人异议规则第30-31页
            5.2.3.4 明确意见证据排除规则第31-32页
    5.3 完善交叉询问制度的配套措施第32-36页
        5.3.1 加强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第32-33页
        5.3.2 完善律师辩护制度第33-34页
        5.3.3 加强交叉询问技巧和道德的培训第34-36页
第六章 结论第36-37页
致谢第37-38页
参考文献第38-39页

论文共3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分布估计算法的车辆调度问题研究
下一篇:基于声发射技术的锚杆腐蚀的检测与信号处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