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3页 |
1.1 煤矸石的特点及综合利用现状 | 第11-14页 |
1.1.1 煤矸石的特点 | 第11-12页 |
1.1.2 煤矸石的危害 | 第12页 |
1.1.3 煤矸石的综合利用现状 | 第12-14页 |
1.2 氧化铁红α-Fe_2O_3的性质和制备方法 | 第14-18页 |
1.2.1 氧化铁红α-Fe_2O_3的性质 | 第14页 |
1.2.2 氧化铁红α-Fe_2O_3的制备方法 | 第14-18页 |
1.3 氧化铁红α-Fe_2O_3在液相中的合成过程研究 | 第18-19页 |
1.3.1 氧化铁红α-Fe_2O_3形成过程 | 第18页 |
1.3.2 氧化铁红α-Fe_2O_3形成机理 | 第18-19页 |
1.4 氧化铁红α-Fe_2O_3的应用 | 第19-20页 |
1.4.1 氧化铁红α-Fe_2O_3在颜料领域的应用 | 第19页 |
1.4.2 氧化铁红α-Fe_2O_3在催化领域的应用 | 第19-20页 |
1.4.3 氧化铁红α-Fe_2O_3在磁性材料领域的应用 | 第20页 |
1.4.4 氧化铁红α-Fe_2O_3在医学及其他领域的应用 | 第20页 |
1.5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 第20-23页 |
1.5.1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20-21页 |
1.5.2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1-23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3-33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3-26页 |
2.1.1 实验原料 | 第23-24页 |
2.1.2 化学试剂 | 第24-25页 |
2.1.3 仪器设备 | 第25-26页 |
2.2 实验工艺流程和分析方法 | 第26-33页 |
2.2.1 实验工艺流程 | 第26-27页 |
2.2.2 实验分析方法 | 第27-29页 |
2.2.3 产品性能的测定 | 第29-30页 |
2.2.4 样品表征分析 | 第30-33页 |
第三章 氧化铁红中间产物α-FeOOH制备过程研究 | 第33-51页 |
3.1 Fe~(2+)-CO_3~(2-)-H_2O体系热力学分析 | 第33-37页 |
3.1.1 电位-pH图的绘制原理 | 第33-35页 |
3.1.2 Fe~(2+)-CO_3~(2-)-H_2O体系的电位-pH图 | 第35-37页 |
3.2 pH对体系Fe(Ⅱ)氧化过程的影响 | 第37-41页 |
3.2.1 Fe(Ⅱ)氧化速率分析 | 第38-40页 |
3.2.2 氧化产物形貌的SEM分析 | 第40-41页 |
3.3 碳酸亚铁与氢氧化亚铁氧化研究 | 第41-44页 |
3.3.1 实验方法 | 第41-42页 |
3.3.2 产物表征分析 | 第42-44页 |
3.4 硫酸钠对体系Fe(Ⅱ)氧化过程的影响 | 第44-48页 |
3.4.1 硫酸钠对体系Fe(Ⅱ)氧化速率的影响 | 第44-46页 |
3.4.2 氧化产物SEM及XRD分析 | 第46-4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8-51页 |
第四章 α-FeOOH热处理制备铁红机理探讨 | 第51-65页 |
4.1 α-FeOOH的热解脱水动力学研究 | 第51-58页 |
4.1.1 α-FeOOH的TG-DTG分析 | 第51-52页 |
4.1.2 α-FeOOH脱水动力学参数及反应机制 | 第52-58页 |
4.2 α-FeOOH转化为α-Fe_2O_3的理论分析 | 第58-59页 |
4.3 α-FeOOH热处理中间产物表征分析 | 第59-63页 |
4.3.1 XRD分析 | 第59-60页 |
4.3.2 FT-IR分析 | 第60-61页 |
4.3.3 SEM分析 | 第61-6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第五章 煤矸石酸溶物制备氧化铁红研究 | 第65-79页 |
5.1 单因素实验 | 第65-68页 |
5.1.1 Na_2CO_3浓度的影响 | 第65-66页 |
5.1.2 反应温度的影响 | 第66-67页 |
5.1.3 Fe(Ⅱ)浓度的影响 | 第67-68页 |
5.2 工艺条件优化研究 | 第68-73页 |
5.2.1 实验设计 | 第69页 |
5.2.2 实验结果分析 | 第69-73页 |
5.3 放大试验研究 | 第73-74页 |
5.4 产品表征分析 | 第74-76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6-79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9-81页 |
6.1 结论 | 第79-80页 |
6.2 展望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91页 |
附录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