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4-2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4-16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6-22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1.3 研究目的与方法 | 第22-23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22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23页 |
1.5 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23-25页 |
第2章 公正观相关理论 | 第25-33页 |
2.1 公正与公正观的概念 | 第25-26页 |
2.1.1 公正 | 第25页 |
2.1.2 公正观 | 第25-26页 |
2.2 公正观的历史嬗变 | 第26-31页 |
2.2.1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公正思想 | 第26-27页 |
2.2.2 西方文化中的公正观 | 第27-28页 |
2.2.3 马克思主义公正观 | 第28-29页 |
2.2.4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公正观 | 第29-31页 |
2.3 大学生公正观 | 第31-32页 |
2.3.1 大学生的公正理论认知 | 第31-32页 |
2.3.2 大学生的公正现象评判 | 第32页 |
2.3.3 大学生的公正行为实践 | 第32页 |
2.4 小结 | 第32-33页 |
第3章 山西省大学生公正观现状 | 第33-44页 |
3.1 问卷调查情况 | 第33-37页 |
3.1.1 问卷设计思路 | 第33-35页 |
3.1.2 调研情况 | 第35页 |
3.1.3 样本情况 | 第35-37页 |
3.2 问卷调查的统计分析 | 第37-39页 |
3.2.1 公正理论认知分析 | 第37页 |
3.2.2 公正现象评判分析 | 第37-38页 |
3.2.3 公正行为实践分析 | 第38页 |
3.2.4 公正观教育分析 | 第38-39页 |
3.3 山西省大学生公正观存在的问题 | 第39-43页 |
3.3.1 文理科学生衡量公正的标准有偏差 | 第39-40页 |
3.3.2 政治面貌影响大学生对社会公正现状的满意度 | 第40-41页 |
3.3.3 是否学生干部对校园公正现状评判有差异 | 第41页 |
3.3.4 大学生的公正维权意识随年级增长在消退 | 第41-42页 |
3.3.5 部分学生对公正观教育课程不重视 | 第42页 |
3.3.6 网络公正观教育作用发挥不够 | 第42-43页 |
3.4 小结 | 第43-44页 |
第4章 大学生公正观问题产生的原因 | 第44-49页 |
4.1 影响大学生公正观的社会因素 | 第44-45页 |
4.1.1 西方社会思潮的冲击 | 第44页 |
4.1.2 转型期主要社会问题的影响 | 第44-45页 |
4.1.3 制度建设缺失内外监督不力 | 第45页 |
4.2. 影响大学生公正观的学校因素 | 第45-47页 |
4.2.1 高校公正观教育的内容分散 | 第45-46页 |
4.2.2 高校公正观教育重理论轻实践 | 第46页 |
4.2.3 学生权利保障制度不完善 | 第46-47页 |
4.2.4 少数教职人员行为不公 | 第47页 |
4.2.5 高校对思政网络媒体不重视 | 第47页 |
4.3 影响大学生学生公正观的个人因素 | 第47-48页 |
4.3.1 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成熟 | 第47-48页 |
4.3.2 大学生的公正心理状态不佳 | 第48页 |
4.3.3 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出现偏差 | 第48页 |
4.4 小结 | 第48-49页 |
第5章 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公正观的对策 | 第49-56页 |
5.1 优化社会环境 | 第49-50页 |
5.1.1 加强核心价值观宣传,抵制不良思潮影响 | 第49页 |
5.1.2 完善我国各项制度,提供公正政策保证 | 第49-50页 |
5.1.3 加强监督制度执行,提高违规惩戒力度 | 第50页 |
5.1.4 弘扬红色廉政文化,净化我省政治生态 | 第50页 |
5.2 加强学校公正观教育 | 第50-52页 |
5.2.1 开展公正观五课联动教育 | 第50-51页 |
5.2.2 创新公正观教育的形式 | 第51-52页 |
5.2.3 加强保障大学生权益 | 第52页 |
5.2.4 提高教职人员的公正意识 | 第52页 |
5.3 提高大学生自身素养 | 第52-54页 |
5.3.1 加强自身理论修养,提升公正理论认知 | 第52-53页 |
5.3.2 自觉提升道德素质,客观评判公正现象 | 第53页 |
5.3.3 强化行动选择意识,积极公正行为实践 | 第53-54页 |
5.4 拓宽大学生公正观教育的网络途径 | 第54-55页 |
5.4.1 重视大学生的网络诉求 | 第54页 |
5.4.2 提高大学生的网络伦理 | 第54-55页 |
5.4.3 创新大学生的网络学习渠道 | 第55页 |
5.5 小结 | 第55-56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6-57页 |
1、结论 | 第56页 |
2、展望 | 第56-57页 |
附录 山西省大学生公正观研究的调查问卷 | 第57-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