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

吸收—电化学氧化降解气态杂环化合物的研究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9页
Abstract第9-11页
1 绪论第16-21页
    1.1 研究背景第16-18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8-19页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19-21页
2 文献综述第21-42页
    2.1 杂环化合物的来源及毒性第21-30页
        2.1.1 含氮杂环化合物的来源第21-22页
        2.1.2 含氮杂环化合物的毒性第22-25页
        2.1.3 含氧杂环化合物的来源第25-26页
        2.1.4 含氧杂环化合物的毒性第26-27页
        2.1.5 含硫杂环化合物的来源第27-28页
        2.1.6 含硫杂环化合物的毒性第28-29页
        2.1.7 烷基硫化物的来源第29页
        2.1.8 烷基硫化物的毒性第29-30页
    2.2 杂环化合物废气的处理现状第30-37页
        2.2.1 直接燃烧法第31页
        2.2.2 热力燃烧法第31页
        2.2.3 催化燃烧法第31-32页
        2.2.4 生物处理第32-33页
        2.2.5 低温等离子体技术第33-34页
        2.2.6 吸附法第34-35页
        2.2.7 冷凝法第35页
        2.2.8 膜分离法第35页
        2.2.9 吸收法第35-37页
    2.3 电化学氧化技术及应用第37-42页
        2.3.1 电化学氧化第37-38页
        2.3.2 电化学致羟基自由基第38-39页
        2.3.3 电化学降解芳香环状污染物的共性规律第39-42页
3 试剂、仪器和试验方法第42-52页
    3.1 试剂与仪器第42-45页
        3.1.1 试剂第42-43页
        3.1.2 试剂来源及等级第43-44页
        3.1.3 电极材料第44页
        3.1.4 仪器第44-45页
    3.2 试验装置第45-47页
        3.2.1 吸收装置第45-46页
        3.2.2 伏安特性扫描(LSV)装置第46-47页
        3.2.3 电化学氧化装置第47页
    3.3 分析方法第47-52页
        3.3.1 VOC快速检测仪第47-48页
        3.3.2 气相色谱法(GC)第48页
        3.3.3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第48-49页
        3.3.4 离子色谱法(IC)第49-50页
        3.3.5 硫酸根离子的测定第50页
        3.3.6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第50-52页
4 吡啶的吸收与电化学氧化及其降解机理第52-66页
    4.1 引言第52-54页
    4.2 试验部分第54-55页
        4.2.1 仪器与试剂第54页
        4.2.2 试验内容第54-55页
        4.2.3 分析条件设定第55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55-65页
        4.3.1 呲啶废气的吸收第55-56页
        4.3.2 吡啶的伏安特性曲线第56-59页
        4.3.3 吡啶的电化学氧化降解第59-62页
        4.3.4 吡啶电化学氧化降解的中间产物测定第62-64页
        4.3.5 吡啶的电化学氧化机理第64-65页
    4.4 本章小结第65-66页
5 四氢呋喃的吸收与电化学氧化及其降解机理第66-82页
    5.1 引言第66-68页
    5.2 试验部分第68-70页
        5.2.1 仪器与试剂第68-69页
        5.2.2 试验内容第69页
        5.2.3 分析条件设定第69-70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70-81页
        5.3.1 四氢呋喃的吸收第70-71页
        5.3.2 四氢呋喃的伏安特性曲线第71-73页
        5.3.3 四氢呋喃的电化学氧化第73-78页
        5.3.4 四氢呋喃电化学氧化的中间产物分析及反应机理第78-81页
    5.4 本章小结第81-82页
6 乙硫醇的吸收与电化学氧化及其降解机理第82-95页
    6.1 引言第82-84页
    6.2 试验部分第84-85页
        6.2.1 仪器与试剂第84页
        6.2.2 试验内容第84-85页
        6.2.3 分析条件设定第85页
    6.3 结果与讨论第85-94页
        6.3.1 乙硫醇的吸收第85-86页
        6.3.2 乙硫醇的伏安特性曲线第86-87页
        6.3.3 乙硫醇的电化学氧化第87-90页
        6.3.4 乙硫醇降解中间产物的测定第90-92页
        6.3.5 乙硫醇电化学降解的反应机理第92-94页
    6.4 本章小结第94-95页
7 噻吩的吸收与电化学氧化及其降解机理第95-108页
    7.1 引言第95-97页
    7.2 试验部分第97-99页
        7.2.1 仪器与试剂第97页
        7.2.2 试验内容第97-98页
        7.2.3 分析条件设定第98-99页
    7.3 结果与讨论第99-107页
        7.3.1 噻吩的吸收第99-100页
        7.3.2 噻吩的伏安特新曲线第100-101页
        7.3.3 噻吩的电化学氧化第101-103页
        7.3.4 噻吩降解中间产物的测定第103-105页
        7.3.5 噻吩电化学降解的反应机理第105-107页
    7.4 本章小结第107-108页
8 结论与展望第108-111页
    8.1 结论第108-109页
    8.2 课题创新第109-110页
    8.3 展望第110-111页
参考文献第111-127页
附录第127页

论文共12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村民选举中的软法研究
下一篇:行政指导的司法救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