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21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5-16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2.1 国外状况 | 第16-17页 |
1.2.2 国内状况 | 第17-18页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8-19页 |
1.4 本文组织结构 | 第19-21页 |
第2章 相关技术与理论 | 第21-25页 |
2.1 ISO26262功能安全标准 | 第21-22页 |
2.2 GSN安全论证方法 | 第22-23页 |
2.3 形式化方法 | 第23-2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3章 保证及验证功能安全的方法 | 第25-29页 |
3.1 保证及验证功能安全的方法 | 第25-27页 |
3.2 在本文中的应用 | 第27-28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4章 基于ISO26262的FLEDS的分析与评估 | 第29-45页 |
4.1 FLEDS的需求分析 | 第29-31页 |
4.2 ISO26262概念阶段的整体架构 | 第31-32页 |
4.3 FLEDS中item的确定与定义 | 第32-34页 |
4.3.1 FLEDS的item与environment的划分 | 第32-33页 |
4.3.2 FLEDS的item定义 | 第33-34页 |
4.4 FLEDS的危害分析和风险评估 | 第34-38页 |
4.4.1 危害分析和风险评估规则 | 第35-36页 |
4.4.2 FLEDS的危害分析与风险评估 | 第36-38页 |
4.5 FLEDS的安全目标 | 第38-40页 |
4.5.1 安全目标的生成 | 第38-39页 |
4.5.2 FLEDS的安全目标 | 第39-40页 |
4.6 FLEDS的功能安全概念 | 第40-44页 |
4.6.1 功能安全概念介绍 | 第40-42页 |
4.6.2 FLEDS功能安全概念 | 第42-44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5章 基于ISO26262的FLEDS的安全论证 | 第45-61页 |
5.1 安全论证 | 第45-48页 |
5.1.1 安全论证 | 第45-46页 |
5.1.2 基于ISO26262的安全论证 | 第46-48页 |
5.2 FLEDS的GSN安全论证 | 第48-56页 |
5.2.1 FLEDS系统的安全论证 | 第48-50页 |
5.2.2 协调器子系统的安全论证 | 第50-56页 |
5.3 基于ISO6262的GSN模式 | 第56-60页 |
5.3.1 GSN模式 | 第56-57页 |
5.3.2 GSN模式的抽象类型 | 第57-58页 |
5.3.3 基于ISO26262的GSN模式 | 第58-6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6章 FLEDS安全论证图的形式化建模与分析 | 第61-78页 |
6.1 协调器子系统安全论证图的形式化模型 | 第61-68页 |
6.1.1 GSN安全论证图的形式化模型 | 第62-63页 |
6.1.2 协调器子系统安全论证图的形式化模型与验证 | 第63-68页 |
6.2 基于ISO26262模式的形式化模型 | 第68-71页 |
6.2.1 GSN模式的形式化模型 | 第68-70页 |
6.2.2 基于ISO26262模式的形式化模型 | 第70-71页 |
6.3 GSN安全论证图到形式化模型转换的算法 | 第71-77页 |
6.3.1 GSN安全论证图与XML文件的关系 | 第71-73页 |
6.3.2 转换算法 | 第73-77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8-80页 |
7.1 总结 | 第78页 |
7.2 展望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5页 |
附录 | 第85-9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91-92页 |
致谢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