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美洲史论文--北美洲论文--美国论文--帝国主义时期(1898年~)论文

纳粹大屠杀话语的“美国化”研究

中文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11页
绪论第15-34页
    一 选题意义第15-17页
    二 学术史回顾第17-31页
    三 研究思路与总体架构第31-33页
    四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第33-34页
第一章 二战期间美国社会对纳粹大屠杀的态度第34-50页
    第一节 美国政府的态度第35-42页
    第二节 美国媒体、普通民众及犹太社团的态度第42-50页
第二章 战后初期美国社会对大屠杀的关注第50-82页
    第一节 大众文化对大屠杀的“美国化”解读第52-63页
        一 “恐怖却不绝望的大屠杀”:《安妮日记》第53-59页
        二 其他聚焦于纳粹反犹暴行的大众文化作品第59-63页
    第二节 大屠杀学术研究的萌芽第63-72页
        一 “美国大屠杀研究之父”:菲利普·弗里德曼第63-68页
        二 劳尔·希尔伯格第68-72页
    第三节 大屠杀幸存者的早期记录第72-82页
第三章 大屠杀话语在美国的兴起第82-104页
    第一节 “艾希曼审判”与大屠杀话语的发展第83-89页
    第二节 黑人民权运动与大屠杀话语的“美国化”第89-95页
    第三节 “梵二会议”与基督教世界对大屠杀的反思第95-99页
    第四节 “斯科基事件”的影响第99-104页
第四章 大屠杀记忆的美国化第104-141页
    第一节 围绕设立美国大屠杀纪念馆展开的论争第107-124页
        一 “犹太唯一性”与“美国化”之争第107-112页
        二 围绕大屠杀遇难者人数展开的辩论第112-117页
        三 美国大屠杀纪念馆选址论争第117-124页
    第二节 美国大屠杀纪念馆的建立与“美国化”象征第124-132页
        一 大屠杀纪念馆的整体设计理念第125-128页
        二 大屠杀纪念馆的“美国化象征”第128-132页
    第三节 美国大屠杀纪念馆的主要功能第132-141页
        一 教育基地第132-136页
        二 纪念圣殿第136-137页
        三 证物公堂第137-139页
        四 研究中心第139-141页
第五章 大屠杀话语的国际化第141-173页
    第一节 美国与大屠杀话语的国际化第142-155页
        一 NBC迷你剧《大屠杀》的影响第142-151页
        二 美国对世界其他地区大屠杀话语的推动第151-155页
    第二节 大屠杀话语在欧洲的发展第155-168页
    第三节 联合国与大屠杀话语的国际化第168-173页
结论第173-178页
参考文献第178-192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92-193页
致谢第193-196页

论文共19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苯并噻二唑类配体及其金属有机骨架(MOFs)的设计、合成和性能研究
下一篇:儿童隐匿性阴茎整形手术数学模型的创建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