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7-8页 |
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略缩语表 | 第18-19页 |
符号清单 | 第19-2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21-49页 |
1.1 引言 | 第21-23页 |
1.2 交流微网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23-33页 |
1.2.1 分布式逆变器的控制技术 | 第23-26页 |
1.2.2 微网的控制结构 | 第26-33页 |
1.3 分布式电源功率分配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33-44页 |
1.4 本论文的选题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44-49页 |
第2章 基于二次控制的分布式逆变器系统功率分配技术研究 | 第49-85页 |
2.1 引言 | 第49-50页 |
2.2 分布式逆变器系统的传统下垂控制技术分析 | 第50-53页 |
2.2.1 传统下垂控制的基本原理 | 第50-51页 |
2.2.2 传统下垂控制对功率分配的局限性 | 第51-53页 |
2.3 基于二次电压控制的无功功率分配技术分析 | 第53-57页 |
2.3.1 二次电压控制的基本方法分析 | 第54-55页 |
2.3.2 现有基于二次电压控制的无功功率分配方法分析 | 第55-57页 |
2.4 基于二次电压控制实现无功功率分配的电压补偿信号积分法 | 第57-76页 |
2.4.1 电压补偿信号积分法的提出 | 第57-60页 |
2.4.2 系统动态性能分析与控制参数设计 | 第60-69页 |
2.4.3 仿真与实验研究 | 第69-76页 |
2.5 通信时延对所提电压补偿信号积分法的影响的研究 | 第76-83页 |
2.5.1 时延的构成与估算 | 第76-77页 |
2.5.2 考虑通信时延后系统的性能分析 | 第77-80页 |
2.5.3 仿真与实验研究 | 第80-83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83-85页 |
第3章 基于多智能体的分布式逆变器自适应虚拟阻抗控制方法研究 | 第85-119页 |
3.1 引言 | 第85-86页 |
3.2 阻抗对无功功率分配的影响分析 | 第86-90页 |
3.2.1 阻抗匹配与虚拟阻抗 | 第86-89页 |
3.2.2 自适应虚拟阻抗的集中式控制方法分析 | 第89-90页 |
3.3 基于多智能体理论的自适应虚拟阻抗分布式控制法 | 第90-101页 |
3.3.1 多智能体系统的一致性协同控制原理 | 第91-95页 |
3.3.2 自适应虚拟阻抗的分布式控制 | 第95-101页 |
3.4 系统动态性能的研究 | 第101-106页 |
3.4.1 系统的数学模型 | 第101-103页 |
3.4.2 反馈增益的选择 | 第103-106页 |
3.5 仿真与实验研究 | 第106-116页 |
3.5.1 仿真研究 | 第106-109页 |
3.5.2 实验研究 | 第109-116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116-119页 |
第4章 Q-V下垂控制的逆变器并联技术研究 | 第119-139页 |
4.1 引言 | 第119页 |
4.2 Q-V下垂控制的逆变器无功功率分配技术分析 | 第119-126页 |
4.2.1 Q-V下垂控制基本原理 | 第120-122页 |
4.2.2 现有V复位机制的局限性分析 | 第122-126页 |
4.3 基于逆变器电压加权平均值变化率的改进V复位机制 | 第126-132页 |
4.3.1 方法的提出 | 第126-127页 |
4.3.2 电压加权平均值变化率的分布式计算方法 | 第127-130页 |
4.3.3 系统建模与控制参数设计 | 第130-132页 |
4.4 实验研究 | 第132-13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138-139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39-143页 |
5.1 论文工作总结 | 第139-140页 |
5.2 今后的工作展望 | 第140-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143-155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申请的专利 | 第155-1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