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2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8-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页 |
1.2 研究方法及结构安排 | 第9-10页 |
1.2.1 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1.2.2 结构安排 | 第10页 |
1.3 创新与不足 | 第10-12页 |
1.3.1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0-11页 |
1.3.2 本文的不足 | 第11-12页 |
2 资本外逃的基本理论与文献综述 | 第12-23页 |
2.1 资本外逃的基本理论 | 第12-14页 |
2.2 资本外逃文献综述 | 第14-21页 |
2.2.1 关于资本外逃的测算方法 | 第14-17页 |
2.2.2 对资本外逃测算方法文献的评述 | 第17页 |
2.2.3 关于我国资本外逃规模的估算 | 第17-21页 |
2.3 | 第21-23页 |
2.3.1 关于资本外逃的影响因素 | 第21-22页 |
2.3.2 资本外逃影响因素的文献评述 | 第22-23页 |
3 我国资本外逃的基本情况介绍 | 第23-32页 |
3.1 资本外逃在我国的基本表现 | 第23-25页 |
3.2 我国资本外逃的原因 | 第25-27页 |
3.2.1 金融环境中存在抑制 | 第25页 |
3.2.2 宏观经济波动 | 第25-26页 |
3.2.3 产权保护缺乏相应的制度安排 | 第26页 |
3.2.4 内外资企业的差别税收待遇 | 第26-27页 |
3.2.5 金融监管机制和体系不健全 | 第27页 |
3.3 我国资本外逃的主要途径 | 第27-31页 |
3.3.1 经常项目下的资本外逃 | 第27-28页 |
3.3.2 资本与金融项目下的资本外逃 | 第28-29页 |
3.3.3 其他渠道进行的资本外逃 | 第29-3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4 我国资本外逃规模测算 | 第32-45页 |
4.1 采用直接测算法测算 | 第32-33页 |
4.2 采用间接测算法测算 | 第33-37页 |
4.3 测算结果修正 | 第37-42页 |
4.3.1 进出口伪报的基本测算公式 | 第37-38页 |
4.3.2 本文中进出口伪报的估算公式 | 第38-40页 |
4.3.3 进出口伪报的测算结果 | 第40-41页 |
4.3.4 经进出口伪报修正后我国资本外逃的总规模 | 第41-42页 |
4.4 测算结果分析 | 第42-45页 |
5 我国资本外逃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第45-52页 |
5.1 变量的选取与数据的来源 | 第45-47页 |
5.1.1 国内外实际利率水平的差异 | 第45-46页 |
5.1.2 本币贬值预期 | 第46页 |
5.1.3 外债水平 | 第46页 |
5.1.4 外商直接投资 | 第46-47页 |
5.2 模型的构建与计量分析 | 第47-50页 |
5.2.1 模型的构建 | 第47页 |
5.2.2 计量分析 | 第47-50页 |
5.3 实证结果分析 | 第50-52页 |
6 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52-57页 |
6.1 结论 | 第52-53页 |
6.2 政策建议 | 第53-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后记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