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7页 |
1.2.1 国外逆向选择研究 | 第12-14页 |
1.2.2 国内逆向选择研究 | 第14-16页 |
1.2.3 国内外研究的简要评述 | 第16-17页 |
1.3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7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4 论文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第17-19页 |
1.4.1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17-18页 |
1.4.2 论文不足之处 | 第18-19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19-27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19-22页 |
2.1.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 第19-20页 |
2.1.2 逆向选择 | 第20-21页 |
2.1.3 自感健康 | 第21页 |
2.1.4 医疗服务利用 | 第21-22页 |
2.2 相关理论 | 第22-27页 |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2页 |
2.2.2 福利经济学理论 | 第22-23页 |
2.2.3 需求层次理论 | 第23-24页 |
2.2.4 柠檬原理 | 第24-27页 |
第三章 变量设计及模型选取 | 第27-33页 |
3.1 研究假设 | 第27-28页 |
3.2 变量的设计 | 第28-30页 |
3.3 模型选取 | 第30-32页 |
3.3.1 自感健康方面模型的选取 | 第30-31页 |
3.3.2 医疗服务利用方面模型的选取 | 第31-32页 |
3.4 数据来源 | 第32-33页 |
第四章 东部地区逆选择问题分析 | 第33-39页 |
4.1 样本描述性分析 | 第33-34页 |
4.2 变量的定义及描述性统计 | 第34页 |
4.3 东部地区自感健康方面逆向选择分析 | 第34-37页 |
4.3.1 变量卡方检验 | 第34-36页 |
4.3.2 Ordered Logit回归结果及分析 | 第36-37页 |
4.4 东部地区医疗服务利用方面逆向选择分析 | 第37-39页 |
第五章 中部地区逆向选择问题分析 | 第39-45页 |
5.1 样本基本特征 | 第39-40页 |
5.2 变量的定义及描述性统计 | 第40-41页 |
5.3 中部地区自感健康方面逆向选择分析 | 第41-44页 |
5.3.1 变量卡方检验 | 第41-42页 |
5.3.2 Ordered Logit回归结果分析 | 第42-44页 |
5.4 中部地区医疗服务利用方面逆向选择分析 | 第44-45页 |
第六章 西部地区逆向选择问题分析 | 第45-53页 |
6.1 样本描述性分析 | 第45-46页 |
6.2 变量的定义及描述性统计 | 第46-47页 |
6.3 西部地区自感健康方面逆向选择分析 | 第47-50页 |
6.3.1 变量卡方检验 | 第47-48页 |
6.3.2 Ordered Logit回归结果分析 | 第48-50页 |
6.4 西部地区医疗服务利用方面逆向选择分析 | 第50-53页 |
第七章 东部、中部及西部地区对比分析 | 第53-59页 |
7.1 描述性对比分析 | 第53-54页 |
7.2 自感健康方面逆向选择对比分析 | 第54-57页 |
7.3 医疗服务利用方面逆向选择对比分析 | 第57-59页 |
第八章 研究结论及建议 | 第59-63页 |
8.1 研究结论 | 第59-60页 |
8.2 改善新农合逆向选择问题的政策建议 | 第60-63页 |
8.2.1 政府应加强对农村公共卫生的投入力度 | 第60页 |
8.2.2 根据健康风险的差异性,实施“柠檬定价” | 第60页 |
8.2.3 增强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 | 第60-61页 |
8.2.4 加强新农合医疗管理机构的机制建设 | 第61页 |
8.2.5 建立医疗卫生信息化系统,推进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 | 第61页 |
8.2.6 加大对新农合的宣传力度 | 第61-62页 |
8.2.7 增加新农合的服务范围,提高服务水平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作者简介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