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林业基础科学论文--森林生物学论文--森林生态学论文

大边沟林场森林碳储量与生物多样性研究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一章 引言第11-12页
第二章 研究综述第12-19页
    2.1 森林生物量的研究进展第12-13页
        2.1.1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2页
        2.1.2 研究方法第12-13页
    2.2 森林碳储量的研究进展第13-16页
        2.2.1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4页
        2.2.2 研究方法第14-15页
        2.2.3 经济效益评价第15-16页
    2.3 森林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第16-19页
        2.3.1 生物多样性与森林生物多样性第16-17页
        2.3.2 森林生物多样性评价第17-19页
第三章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第19-27页
    3.1 研究区概况第19-20页
        3.1.1 地理位置第19页
        3.1.2 气候概况第19页
        3.1.3 土壤类型第19页
        3.1.4 植物分布第19-20页
    3.2 研究内容第20页
    3.3 技术路线第20-21页
    3.4 研究方法第21-26页
        3.4.1 森林碳储量第21-23页
        3.4.2 森林生物多样性第23-25页
        3.4.3 邓氏灰色关联度分析第25-26页
    3.5 数据来源第26-27页
第四章 结果与分析第27-46页
    4.1 大边沟林场的森林碳储量第27-33页
        4.1.1 生物量第27-30页
        4.1.2 碳储量第30-32页
        4.1.3 森林碳汇价值第32-33页
    4.2 大边沟林场的森林生物多样性第33-42页
        4.2.1 物种多样性第33-35页
        4.2.2 群落与物种均匀度的关系第35页
        4.2.3 主要优势树种与物种多样性的关系第35-38页
        4.2.4 群落垂直结构与物种多样性的关系第38-40页
        4.2.5 测定指标对多样性指数的影响第40-42页
        4.2.6 森林生物多样性价值第42页
    4.3 生物量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第42-46页
        4.3.1 乔木层生物量与多样性的关系第42-44页
        4.3.2 不同龄组的乔木层生物量与多样性的关系第44-46页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第46-49页
    5.1 结论第46页
    5.2 建议第46-47页
        5.2.1 提高大边沟林场森林碳汇的建议第46-47页
        5.2.2 对大边沟林场森林生物多样性的建议第47页
    5.3 讨论第47-49页
参考文献第49-54页
致谢第54-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干旱胁迫下银杏叶片黄化病的发生及生理变化规律研究
下一篇:不同水平氮、钾肥单施和配施对土壤钙素有效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