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1-21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 第11-13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二、选题意义 | 第12-13页 |
第二节 研究综述 | 第13-18页 |
一、贫困测度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二、贫困代际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框架 | 第18-19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8页 |
二、研究框架 | 第18-19页 |
三、重点与难点 | 第19页 |
第四节 文章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19-21页 |
一、创新之处 | 第19-20页 |
二、不足之处 | 第20-21页 |
第二章 贫困及贫困代际传递基本理论与测度方法 | 第21-33页 |
第一节 贫困及贫困代际传递基本理论 | 第21-24页 |
一、贫困及贫困代际传递的涵义 | 第21-22页 |
二、基于收入视角的贫困标准 | 第22-23页 |
三、多维度贫困测度理论 | 第23-24页 |
第二节 贫困测度的基本方法 | 第24-29页 |
一、基于收入的贫困测度 | 第24-25页 |
二、多维贫困测度方法 | 第25-27页 |
三、贫困模糊测度方法 | 第27-29页 |
第三节 贫困代际传递的测度方法 | 第29-33页 |
一、代际收入传递水平的测度模型 | 第29-31页 |
二、贫困代际传递的机制分析 | 第31-32页 |
三、贫困代际传递的主要特征 | 第32-33页 |
第三章 中国农村居民家庭的多维贫困模糊测度分析 | 第33-48页 |
第一节 数据、指标选取与样本分布 | 第33-35页 |
一、数据选取与样本分布 | 第33-34页 |
二、指标维度的选取 | 第34-35页 |
第二节 农村居民家庭的一维贫困的现状分析 | 第35-39页 |
一、贫困人口规模 | 第35-37页 |
二、贫困人口分布 | 第37-38页 |
三、一维贫困指数 | 第38-39页 |
第三节 农村居民家庭的多维贫困的模糊测度 | 第39-48页 |
一、多维度的贫困测度 | 第39-41页 |
二、指标权重的设计 | 第41-43页 |
三、多维贫困模糊指数的测度 | 第43-46页 |
四、农村居民家庭的一维与多维贫困的模糊测度比较 | 第46-48页 |
第四章 中国农村居民家庭贫困代际传递性原因实证分析 | 第48-57页 |
第一节 数据说明及描述性分析 | 第48-50页 |
一、数据说明 | 第48页 |
二、变量选择 | 第48-49页 |
三、描述性分析 | 第49-50页 |
第二节 农村居民家庭贫困代际传递性研究 | 第50-57页 |
一、贫困代际收入流动性研究 | 第51-52页 |
二、基于贫困收入的对数线性模型 | 第52-54页 |
三、基于贫困模糊指数的代际传递结构方程模型 | 第54-57页 |
第五章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57-62页 |
第一节 主要结论 | 第57-59页 |
一、贫困多维模糊测度的主要结论 | 第57-58页 |
二、贫困代际传递性的主要结论 | 第58-59页 |
第二节 政策建议 | 第59-62页 |
一、加强我国农村地区教育投资力度 | 第59-60页 |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获取资源的能力 | 第60页 |
三、完善农村家庭的社会保障制度 | 第60页 |
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村贫困地区收入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