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水库工程水土保持措施配置研究--以南部县范家沟水库工程为例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前言 | 第11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1-2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4页 |
1.1.1 水土流失现状 | 第11-12页 |
1.1.2 水土流失的危害 | 第12页 |
1.1.3 水库工程建设现状 | 第12-13页 |
1.1.4 水库工程建设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 第13-14页 |
1.2 研究概述与进展 | 第14-18页 |
1.2.1 生产建设项目与水土流失 | 第14-15页 |
1.2.2 水土保持措施分类 | 第15-16页 |
1.2.3 国内水土保持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1.2.4 国外水土保持研究进展 | 第17页 |
1.2.5 我国的水土保持管理体系 | 第17-18页 |
1.3 水库工程水土保持措施 | 第18-23页 |
1.3.1 工程措施 | 第18-22页 |
1.3.2 植物措施 | 第22页 |
1.3.3 临时措施 | 第22-23页 |
2 研究方法 | 第23-28页 |
2.1 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24-28页 |
2.2.1 基本方法 | 第24-25页 |
2.2.2 水土流失量预测方法 | 第25-28页 |
2.3 技术路线 | 第28页 |
3 研究区及研究工程概况 | 第28-31页 |
3.1 研究区概况 | 第28-30页 |
3.1.1 自然环境 | 第28-29页 |
3.1.2 社会经济环境 | 第29页 |
3.1.3 水土流失现状 | 第29-30页 |
3.1.4 水土保持现状 | 第30页 |
3.2 研究工程概况 | 第30-31页 |
4 水库工程水土流失防治分区 | 第31-32页 |
4.1 划分依据 | 第31页 |
4.2 划分结果 | 第31-32页 |
5 水库工程水土流失特点分析 | 第32-36页 |
5.1 水土流失预测 | 第32-34页 |
5.1.1 水土流失预测内容 | 第32-33页 |
5.1.2 水土流失量预测结果 | 第33-34页 |
5.2 水土流失时段分析 | 第34-35页 |
5.3 水土流失区域分析 | 第35-36页 |
6 水库工程水土保持措施布局 | 第36-44页 |
6.1 水土保持措施设计 | 第36-42页 |
6.1.1 枢纽工程防治区 | 第36-37页 |
6.1.2 施工公路防治区 | 第37页 |
6.1.3 施工生产生活防治区 | 第37-38页 |
6.1.4 料场防治区 | 第38-39页 |
6.1.5 临时堆料场防治区 | 第39页 |
6.1.6 渣场防治区 | 第39-40页 |
6.1.7 水库淹没区 | 第40-42页 |
6.2 水土保持措施治理效果分析 | 第42-43页 |
6.3 水土保持措施配置完善建议 | 第43-44页 |
6.3.1 重复占地区水土保持建议 | 第43-44页 |
6.3.2 渣场、料场水土保持措施布置建议 | 第44页 |
6.3.3 其它水库水土保持措施布置建议 | 第44页 |
7 结论与讨论 | 第44-47页 |
7.1 结论 | 第44-45页 |
7.2 讨论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