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禾谷类作物病虫害论文--稻病虫害论文--虫害论文

四川稻区白背飞虱迁入虫源分析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20页
    1.1 白背飞虱的危害概况第11页
    1.2 国内白背飞虱研究进展第11-17页
        1.2.1 我国白背飞虱迁飞概况第12-14页
        1.2.2 白背飞虱迁飞轨迹研究第14-16页
        1.2.3 分子标记技术在昆虫迁飞规律研究中的应用第16-17页
    1.3 研究目标和内容第17页
    1.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7-20页
        1.4.1 研究目标第18页
        1.4.2 研究内容第18-20页
            1.4.2.1 四川稻区白背飞虱种群时空动态规律第18-19页
            1.4.2.2 四川稻区白背飞虱虫源地及迁飞路径研究第19页
            1.4.2.3 四川稻区白背飞虱遗传多样性研究第19-20页
第二章 2012年四川稻区白背飞虱虫源地分析及迁入路径探讨第20-35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20-23页
        2.1.1 资料来源第20-21页
        2.1.2 研究方法第21-23页
            2.1.2.1 划分迁入峰第21页
            2.1.2.2 轨迹分析与参数设置第21-23页
            2.1.2.3 风场分析第23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23-32页
        2.2.1 白背飞虱灯下虫情时空动态分析第23-24页
        2.2.2 四川地区白背飞虱主要迁入峰期和峰次分析第24-25页
        2.2.3 虫源地分析第25-29页
        2.2.4 虫源地分布与高空风向频率的关系第29-31页
        2.2.5 白背飞虱迁入四川盆地的时间及主要路径第31-32页
    2.3 结论与讨论第32-35页
第三章 四川叙永白背飞虱早期迁入种群虫源地分布与气象背景研究第35-48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36页
        3.1.1 资料来源第36页
        3.1.2 研究方法第36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36-44页
        3.2.1 叙永白背飞虱迁入的特征分析第36-39页
            3.2.1.1 白背飞虱灯下始见日第37页
            3.2.1.2 白背飞虱早期灯诱虫量的年际变化第37-39页
        3.2.2 叙永白背飞虱虫源地分析第39-42页
        3.2.3 气象背景第42-44页
            3.2.3.1 白背飞虱迁入期的风场分析第42-44页
            3.2.3.2 白背飞虱迁入的气象背景第44页
    3.3 讨论第44-48页
第四章 四川稻区白背飞虱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第48-57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48-49页
        4.1.1 试验材料第48页
        4.1.2 白背飞虱DNA的提取与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第48-49页
        4.1.3 PCR产物的电泳检测第49页
        4.1.4 数据处理第49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49-54页
        4.2.1 遗传多样性分析第50页
        4.2.2 遗传相似性与聚类分析第50-53页
            4.2.2.1 遗传相似性分析第50-52页
            4.2.2.2 聚类分析第52-53页
        4.2.3 白背飞虱遗传结构分析第53页
        4.2.4 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的相关性分析第53-54页
    4.3 讨论第54-57页
        4.3.1 白背飞虱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第54页
        4.3.2 白背飞虱遗传结构和遗传分化分析第54-55页
        4.3.3 聚类分析第55-57页
参考文献第57-67页
致谢第67-68页
硕士在读期间发表的研究论文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西藏飞蝗热激蛋白70基因的片段克隆、序列分析及表达分析
下一篇:加州新小绥螨替代食物花粉的筛选及生殖力生命表的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