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21页 |
·介孔材料概述 | 第7页 |
·介孔材料的分类 | 第7-11页 |
·硅基介孔材料 | 第8页 |
·非硅基介孔材料 | 第8-9页 |
·有序介孔材料 | 第9-11页 |
·介孔材料的合成方法 | 第11-15页 |
·溶胶-凝胶法(Sol-gel) | 第11页 |
·水热合成法(Hydrothermal synthesis) | 第11-12页 |
·微波合成法 | 第12页 |
·模板法 | 第12-15页 |
·介孔材料的应用 | 第15-18页 |
·催化领域的应用 | 第15-16页 |
·能源领域的应用 | 第16页 |
·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 第16页 |
·环保领域的应用 | 第16-17页 |
·电化学领域的应用 | 第17页 |
·传感器领域的应用 | 第17-18页 |
·气体传感器概述 | 第18-19页 |
·气体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分类 | 第18页 |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气敏传感器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8-19页 |
·论文的研究意义、创新点及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9页 |
·创新点 | 第19页 |
·论文主要内容 | 第19-21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1-26页 |
·实验材料与化学试剂 | 第21-22页 |
·实验仪器和设备 | 第22页 |
·样品的分析表征 | 第22-26页 |
·X射线衍射分析(X-Ray Powder Diffraction,XRD) | 第22-23页 |
·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 | 第23页 |
·N_2吸附脱附实验(N_2 Ad-desorption Measurements,BET) | 第23-25页 |
·紫外可见光谱(Ultraviolet Visible Spectroscopy) | 第25页 |
·气敏性能测试 | 第25-26页 |
第三章 介孔材料In_2O_3、MnO_2、Fe_2O_3的合成及表征 | 第26-47页 |
·引言 | 第26-28页 |
·KIT-6的制备及表征 | 第28-31页 |
·介孔KIT-6的制备 | 第28-29页 |
·模板KIT-6的表征及分析 | 第29-31页 |
·介孔In_2O_3材料的制备及表征 | 第31-41页 |
·介孔In_2O_3的制备 | 第31页 |
·介孔In_2O_3的表征及分析 | 第31-34页 |
·填充次数对介孔In_2O_3-KIT-6-40孔道结构的影响 | 第34-37页 |
·热分解硝酸铟的升温速度对介孔In_2O_3-KIT-6-40孔道结构的影响 | 第37-39页 |
·不同填充比例对介孔In_2O_3-KIT-6-40孔道结构的影响 | 第39-41页 |
·介孔MnO_2材料的制备及表征 | 第41-43页 |
·介孔MnO_2的制备 | 第41页 |
·介孔MnO_2的表征及分析 | 第41-43页 |
·介孔Fe_2O_3的制备及表征 | 第43-45页 |
·介孔Fe_2O_3的制备 | 第43-44页 |
·介孔Fe_2O_3的表征及分析 | 第44-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四章 介孔In_2O_3的气敏性能测试 | 第47-57页 |
·引言 | 第47页 |
·测试原理 | 第47-48页 |
·测试方法 | 第48-56页 |
·动态气敏测试 | 第48-51页 |
·静态气敏测试 | 第51-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个人简介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