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4页 |
·超疏水表面的理论基础 | 第12-17页 |
·接触角与Young’s方程 | 第13-14页 |
·粗糙固体表面的接触角 | 第14-15页 |
·前进角、后退角与滚动角 | 第15-17页 |
·铝的特点及其应用 | 第17-19页 |
·铝在航空航天领域中的应用 | 第18页 |
·铝在海洋工业领域的应用 | 第18页 |
·铝在交通运输业中的应用 | 第18页 |
·铝在其他行业中的应用 | 第18-19页 |
·铝基超疏水表面耐海水腐蚀的研究 | 第19-21页 |
·铝在海水中的腐蚀性能 | 第19-20页 |
·铝的防腐现状 | 第20-21页 |
·超疏水表面机械疏水耐久性的研究 | 第21-22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22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2-24页 |
第2章 实验原理及实验设备 | 第24-34页 |
·实验原理 | 第24-26页 |
·微纳粗糙结构的制备原理 | 第24-25页 |
·基底表面的改性方法 | 第25-26页 |
·电化学原理 | 第26页 |
·实验设备 | 第26-34页 |
·CHI660E电化学工作站 | 第27-28页 |
·扫描电子显微镜 | 第28-29页 |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 第29页 |
·X射线衍射仪 | 第29-30页 |
·接触角测量仪 | 第30-31页 |
·原子力显微镜 | 第31-32页 |
·UMT多功能摩擦磨损实验机 | 第32-34页 |
第3章 阳极氧化法制备铝基超疏水表面及其耐腐蚀性的研究 | 第34-58页 |
·超疏水性阳极氧化铝的制备 | 第35-39页 |
·实验材料 | 第35页 |
·实验原理 | 第35-36页 |
·实验过程 | 第36-38页 |
·实验表征方法 | 第38-39页 |
·表面形貌与表面组织成分分析 | 第39-42页 |
·SEM分析 | 第39-40页 |
·AFM分析 | 第40页 |
·EDS分析 | 第40-41页 |
·FTIR红外分析 | 第41-42页 |
·润湿性能分析 | 第42-46页 |
·静态润湿性 | 第42-45页 |
·滚动角分析 | 第45-46页 |
·粘附性分析 | 第46页 |
·电化学分析 | 第46-51页 |
·EIS分析 | 第46-48页 |
·极化曲线分析 | 第48-51页 |
·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 第51-52页 |
·机械疏水耐久度分析 | 第52-53页 |
·磨损后基底的电化学性能分析 | 第53-56页 |
·EIS分析 | 第53-55页 |
·极化曲线分析 | 第55-56页 |
·小结 | 第56-58页 |
第4章 刻蚀法制备铝基超疏水表面及其耐腐蚀性的研究 | 第58-82页 |
·实验部分 | 第58-61页 |
·实验材料 | 第58页 |
·实验表征方法 | 第58-59页 |
·实验原理 | 第59-60页 |
·实验步骤 | 第60-61页 |
·表面形貌与组织成分分析 | 第61-64页 |
·表面形貌分析 | 第61-62页 |
·XRD分析 | 第62-63页 |
·FTIR分析 | 第63-64页 |
·润湿性能分析 | 第64-69页 |
·静态润湿性 | 第64-67页 |
·动态润湿性 | 第67-69页 |
·电化学分析 | 第69-74页 |
·EIS分析 | 第69-72页 |
·极化曲线分析 | 第72-74页 |
·摩擦学性能分析 | 第74-75页 |
·机械疏水耐久度分析 | 第75-78页 |
·磨损后基底的电化学性能分析 | 第78-80页 |
·EIS分析 | 第78-79页 |
·极化曲线分析 | 第79-80页 |
·本章小结 | 第80-82页 |
结论 | 第82-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9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期刊论文 | 第90-92页 |
致谢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