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2页 |
Abstract | 第12-15页 |
绪论 | 第15-17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7-29页 |
·流体中粘土矿物的存在形式及其性质及表征 | 第17-19页 |
·国内外处理含粘土废水处理的常用方法及应用现状 | 第19-22页 |
·二水硫酸钙在去除含粘土废水中的应用现状 | 第22-23页 |
·二水硫酸钙与粘土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 | 第23-26页 |
·Ca~(2+)与粘土颗粒之间的作用 | 第23-24页 |
·硫酸钙颗粒与粘土颗粒之间的作用 | 第24页 |
·二水硫酸钙助沉脱泥的科学问题分析 | 第24-26页 |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26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6-29页 |
第二章 Ca~(2+)在粘土颗粒表面的吸附作用 | 第29-43页 |
·实验原料及仪器 | 第29-30页 |
·实验步骤及方法 | 第30-32页 |
·原料制备 | 第31页 |
·粘土体系Zeta电位的测定 | 第31页 |
·粘土吸附Ca~(2+)实验 | 第31-3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2-40页 |
·饱和二水硫酸钙溶液对高岭土和蒙脱石Zeta电位的影响 | 第32-33页 |
·粘土吸附Ca~(2+)过程中吸附量及离子交换情况 | 第33-35页 |
·粘土与Ca~(2+)作用前后表面基团的变化 | 第35-37页 |
·粘土与Ca~(2+)作用前后结合能的变化 | 第37-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3页 |
第三章 二水硫酸钙的生长及其捕集沉降水中粘土颗粒的实验研究 | 第43-51页 |
·实验原料及仪器 | 第43-44页 |
·实验步骤及方法 | 第44-45页 |
·原料制备 | 第44页 |
·二水硫酸钙的生长 | 第44页 |
·二水硫酸钙实时粒度分析 | 第44页 |
·二水硫酸钙捕集沉降水中高岭土颗粒的实验研究 | 第44-45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5-49页 |
·二水硫酸钙的生长 | 第45-46页 |
·不同生长状态的二水硫酸钙对水中高岭土的捕集及沉降 | 第46-47页 |
·二水硫酸钙在不同条件下对水中高岭土的捕集及沉降 | 第47-48页 |
·利用显微放大装置观察二水硫酸钙对水中高岭土颗粒的捕集 | 第48-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四章 二水硫酸钙与粘土颗粒共沉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 第51-61页 |
·颗粒体系的建模 | 第51-52页 |
·建模基础数据的采集 | 第51页 |
·各组分接触角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 第51-52页 |
·选择性扩散的计算机模拟及共沉积机理研究 | 第52-60页 |
·二水硫酸钙和粘土共沉积倾向的模拟算法介绍 | 第52-54页 |
·微粒运动的自由能模拟计算 | 第54-57页 |
·微粒扩散过程不同位置出现概率的模拟计算 | 第57-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五章 二水硫酸钙促进水中粘土颗粒沉降的工艺(应用)研究 | 第61-71页 |
·实验原料及仪器 | 第61-62页 |
·实验步骤及方法 | 第62-64页 |
·原料制备及表征 | 第62-63页 |
·实验室沉降实验 | 第63-64页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64-70页 |
·实验室沉降实验 | 第64-67页 |
·充气水流旋流器处理含高岭土的废水实验 | 第67-70页 |
·沉降与旋流的工艺比较与分析 | 第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结论与建议 | 第71-73页 |
附录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3-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86-87页 |
承诺书 | 第87-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