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网并网逆变器电流控制鲁棒补偿器研究
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6-12页 |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 | 第6-7页 |
·研究现状 | 第7-10页 |
·微电网中逆变器的控制目的 | 第7-8页 |
·微电网逆变器的主要控制方法 | 第8-10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0-12页 |
第2章 微电网并网逆变器电流控制系统建模 | 第12-24页 |
·微电网概念及拓扑结构 | 第12-13页 |
·并网逆变器工作原理 | 第13-16页 |
·PWM有源逆变 | 第13-14页 |
·开关状态与能量流动 | 第14-16页 |
·微网并网逆变器在同步旋转dq坐标系下的电流控制 | 第16-23页 |
·同步旋转dq坐标系下的电流控制系统建模 | 第16-20页 |
·电压相位检测 | 第20-23页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3章 鲁棒补偿器设计理论基础 | 第24-39页 |
·控制系统设计原则 | 第24-25页 |
·鲁棒控制思想 | 第25-26页 |
·模型不确定性 | 第26-29页 |
·非结构不确定性 | 第27-28页 |
·结构不确定性 | 第28-29页 |
·鲁棒稳定性及鲁棒性能 | 第29-30页 |
·传递函数的相对阶 | 第30-31页 |
·控制系统内部稳定性 | 第31-32页 |
·干扰抑制 | 第32-35页 |
·干扰不能测量的情况 | 第33-34页 |
·干扰能够测量的情况 | 第34-35页 |
·鲁棒H_∞控制理论 | 第35-38页 |
·标准H_∞控制问题 | 第35-36页 |
·H_∞控制的鲁棒化问题 | 第36-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4章 微电网电流控制鲁棒补偿器设计与仿真分析 | 第39-54页 |
·鲁棒模型匹配思想 | 第39-42页 |
·等效干扰和基本等效干扰 | 第39-40页 |
·鲁棒模型匹配原理 | 第40-42页 |
·并网逆变器电流控制系统模型匹配 | 第42-45页 |
·不考虑延时的模型估计 | 第43-44页 |
·考虑延时的模型估计 | 第44-45页 |
·并网逆变器电流控制鲁棒补偿器设计 | 第45-47页 |
·系统鲁棒性检验 | 第47-49页 |
·附加补偿器前后系统仿真分析 | 第49-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4-56页 |
·全文工作总结 | 第54-55页 |
·进一步工作展望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