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认定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9页 |
1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现状与原因 | 第9-16页 |
·我国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的现状 | 第9-11页 |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件进入高发期、频发期 | 第9-10页 |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件涉及企业类型多、范围广 | 第10页 |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件涉及金额多,工作难度大 | 第10-11页 |
·导致拒不支付劳动报酬行为的主要原因 | 第11-13页 |
·非法集资引发的资金链断裂 | 第11-12页 |
·经营决策失败 | 第12页 |
·企业搬迁 | 第12页 |
·建筑工程违法分包后包工头跑路 | 第12-13页 |
·长期拖欠劳动者加班费之后遭遇突发性事件 | 第13页 |
·导致拒不支付劳动报酬行为的次要原因 | 第13-14页 |
·劳动行政主管部门执法权有限 | 第13-14页 |
·司法机关执行力度有限 | 第14页 |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行为的危害性 | 第14-16页 |
·严重侵犯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权 | 第14-15页 |
·极大扰乱我国的市场经济秩序 | 第15-16页 |
2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犯罪构成的认定 | 第16-25页 |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犯罪主体的认定 | 第16-19页 |
·自然人犯罪主体 | 第17-18页 |
·单位犯罪主体 | 第18-19页 |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犯罪主观方面的认定 | 第19页 |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犯罪客体的认定 | 第19-21页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资关系 | 第20页 |
·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权 | 第20-21页 |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犯罪客观方面的认定 | 第21-25页 |
·行为违反了劳动管理法律或法规 | 第21-22页 |
·如何理解“行为人拒不支付” | 第22-23页 |
·如何理解“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仍不支付” | 第23-25页 |
3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 第25-27页 |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件启动不易 | 第25页 |
·对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件被告人处罚过轻 | 第25页 |
·对拖欠有争议的工资行为难以规制 | 第25-26页 |
·对数额较小的欠薪行为难以规制 | 第26-27页 |
4 在实践中完善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建议和方案 | 第27-31页 |
·进一步完善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认定标准 | 第27-28页 |
·严格限制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缓刑的适用 | 第28页 |
·加强对劳动违法行为的惩处 | 第28-29页 |
·完善各级部门之间联系衔接机制 | 第29页 |
·发挥联席会议作用 | 第29页 |
·推行案件咨询制度 | 第29页 |
·搭建衔接信息平台 | 第29页 |
·建立健全的欠薪长效保障机制 | 第29-31页 |
结论 | 第3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4页 |
致谢 | 第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