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信计费系统设计与实现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4页 |
·项目背景及意义 | 第11页 |
·国内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1-12页 |
·研究目标 | 第12页 |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本文组织结构 | 第13页 |
·本章小结 | 第13-14页 |
第2章 关键技术介绍 | 第14-20页 |
·OTL技术 | 第14-16页 |
·OTL优势 | 第14-15页 |
·OTL运行原理 | 第15页 |
·OTL数据类型 | 第15-16页 |
·Lua语言 | 第16-17页 |
·Lua语言的特点 | 第16-17页 |
·Lua语言功能 | 第17页 |
·Lua基础库 | 第17页 |
·规则引擎技术 | 第17-18页 |
·技术定位 | 第17-18页 |
·技术描述 | 第18页 |
·组件技术 | 第18-19页 |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3章 计费数据模型研究 | 第20-34页 |
·计费数据模型参考 | 第20-22页 |
·电信业务运营支撑系统 | 第20页 |
·国内外计费优劣势 | 第20-21页 |
·信息化模型 | 第21-22页 |
·计费数据模型研究 | 第22-24页 |
·现有计费数据模型缺陷 | 第22页 |
·电信业务发展对计费模型的要求 | 第22-24页 |
·计费数据模型设计思路 | 第24页 |
·计费数据模型方法论 | 第24-25页 |
·计费系统模型设计 | 第25-28页 |
·计费关键主题域 | 第25-26页 |
·产品与定价模型 | 第26-28页 |
·数据字典设计 | 第28-33页 |
·数据字典汇总 | 第28-29页 |
·数据字典明细 | 第29-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4章 系统总体设计 | 第34-43页 |
·系统设计思路 | 第34页 |
·系统整体框架 | 第34-35页 |
·系统网络拓扑 | 第35-37页 |
·系统安全设计 | 第37-38页 |
·系统完全 | 第37页 |
·数据完全 | 第37页 |
·应用系统完全 | 第37-38页 |
·系统处理能力 | 第38-39页 |
·数据并行处理 | 第38-39页 |
·业务能力指标 | 第39页 |
·系统逻辑结构 | 第39-40页 |
·任务调度框架 | 第40-41页 |
·系统功能模块 | 第41-42页 |
·预处理模块 | 第41-42页 |
·批价模块 | 第42页 |
·入库模块 | 第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5章 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 | 第43-68页 |
·任务调度框架设计与实现 | 第43-51页 |
·主框架功能设计与实现 | 第43-46页 |
·主框架数据流设计 | 第46-47页 |
·主框架运行机制 | 第47-48页 |
·主框架异常处理 | 第48页 |
·主框架程序实现 | 第48-51页 |
·预处理模块设计与实现 | 第51-58页 |
·预处理功能设计 | 第51页 |
·预处理数据流设计 | 第51-52页 |
·预处理规则设计与实现 | 第52页 |
·规则引擎实现机制 | 第52-53页 |
·预处理业务流程 | 第53-56页 |
·预处理程序实现 | 第56-57页 |
·预处理功能验证 | 第57-58页 |
·测试用例设计 | 第57-58页 |
·测试结果 | 第58页 |
·批价模块设计与实现 | 第58-64页 |
·批价功能设计 | 第58-59页 |
·批价数据流设计 | 第59页 |
·批价业务流程 | 第59-62页 |
·批价程序实现 | 第62-63页 |
·批价功能验证 | 第63-64页 |
·测试用例设计 | 第63-64页 |
·测试结果 | 第64页 |
·入库模块设计与实现 | 第64-67页 |
·入库功能设计 | 第64页 |
·入库业务流程 | 第64-65页 |
·入库程序实现 | 第65-66页 |
·入库功能验证 | 第66-67页 |
·测试用例设计 | 第66页 |
·测试结果 | 第66-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6章 系统接口设计 | 第68-72页 |
·接口设计原则 | 第68页 |
·接口应用模型 | 第68-70页 |
·接口连接管理 | 第69页 |
·传输控制 | 第69页 |
·通讯服务 | 第69页 |
·资源管理 | 第69页 |
·接口逻辑管理 | 第69-70页 |
·业务数据管理 | 第69-70页 |
·数据完整性管理 | 第70页 |
·接口服务 | 第70-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2-73页 |
·总结 | 第72页 |
·展望 | 第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