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区域规划论文--中国区域规划论文--农村乡镇规划论文

村镇宜居社区景观规划设计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1 文献综述第9-18页
   ·基本概念第10-14页
     ·村镇第10页
     ·宜居第10-11页
     ·社区第11-12页
     ·村镇宜居社区第12-14页
     ·村镇宜居社区景观规划第14页
   ·国内外相关研究与实践第14-16页
     ·国外理论研究与实践第14-15页
     ·国内理论研究与实践第15-16页
   ·村镇宜居社区景观规划设计总体趋势第16-18页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融入第16页
     ·尊重自然生态环境,因地制宜第16页
     ·创新设计智能化的宜居性社区第16-17页
     ·贯彻“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第17-18页
2 引言第18-24页
   ·研究背景第18-19页
     ·“二十字方针”为村镇宜居社区发展方向提供了明确的线索第18页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背景为村镇宜居社区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第18页
     ·美好乡村的基础性建设工作使村镇社区的建设工作得到了同步的推进第18页
     ·缺乏挖掘出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村镇宜居社区的方法和途径第18-19页
   ·研究目的第19-20页
     ·为解决村镇宜居社区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设计策略第19页
     ·研究出较为完善的村镇宜居社区景观规划设计方法第19-20页
     ·展现和保护村镇社区景观传统风貌和地方特色性的景观特色第20页
     ·探索实现村镇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第20页
     ·研究意义第20-21页
     ·理论意义第20-21页
     ·现实意义第21页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论文框架第21-24页
     ·研究内容第21-22页
     ·研究方法第22-23页
     ·技术路线第23-24页
3 宜居导向下村镇社区景观规划设计原则与思路第24-31页
   ·宜居导向下的村镇社区景观存在的问题第24-26页
     ·景观功能单一、生态功能退化第25页
     ·整体性匮乏,缺乏层次感第25页
     ·邻里关系淡漠,自然文化缺乏第25-26页
     ·规划前瞻性差,后续发展不足第26页
   ·宜居导向下的村镇社区景观设计原则第26-28页
     ·整体综合性原则第26页
     ·文化传承性原则第26-27页
     ·宜居舒适性原则第27页
     ·格局美、景观美学性原则第27-28页
   ·宜居导向下的村镇社区景观设计构思第28-31页
     ·展现独特宜居性田园社区景观的构思第28-29页
     ·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新型社区景观构思第29页
     ·“人、文、绿”三者之间的共生集合景观构思第29-31页
4 村镇宜居社区景观特色营造方法的研究第31-41页
   ·人性空间尺度的景观特色营造方法第31-33页
     ·步行宽度第31页
     ·院墙高度第31-32页
     ·步行道路线第32页
     ·挡土墙绿化第32-33页
   ·顺应自然规律的和谐景观营造方法第33-34页
     ·过度空间营造第33页
     ·连续景观营造第33-34页
   ·绿色乡土的协调性景观营造方法第34-36页
   ·具有“四感”特色的景观营造方法第36-37页
   ·时代美的象征性景观特色营造方法第37页
   ·乡土文化的景观特色营造方法第37-41页
     ·安全性角度来看,它能够带来亲和感第38页
     ·审美性角度来看,它是一种养眼的风景第38页
     ·社会性角度来看,它具有地域性感受第38-39页
     ·生态性角度来看,它是一个比较稳定、多样的生存生息系统第39页
     ·精神性角度来看,它使人产生安逸感第39-41页
5 村镇宜居社区景观要素的设计要点第41-56页
   ·园林建筑的设计要点第41-47页
     ·亭、廊、桥第41-44页
     ·景门、花架、廊架第44-46页
     ·构筑小品·雕塑第46-47页
   ·铺地的设计要点第47-48页
   ·水景的设计要点第48页
   ·绿化的设计要点第48-51页
     ·村镇社区绿化常见模式第48-50页
     ·建筑的墙垣、角隅的绿化设计第50页
     ·道路的植物种植设计第50-51页
   ·附属要素的设计要点第51-56页
     ·景墙、景石第51-52页
     ·花坛·花池、照明第52-54页
     ·地形第54页
     ·声音、气味第54-56页
6 马鞍山经开区郑蒲港新区姥长新村景观规划设计案例第56-71页
   ·规划背景第56-58页
   ·现状分析第58页
   ·设计目标第58-60页
   ·设计理念第60页
   ·规划布局第60-66页
     ·结构布局第62-63页
     ·空间形态第63-64页
     ·功能布局第64页
     ·道路交通第64-66页
   ·景观设计第66-71页
     ·绿化景观设计第66-67页
     ·水体景观设计第67-69页
     ·场所景观打造第69页
     ·道路绿化设计第69-71页
7 结论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76页
致谢第76-77页
作者简介第77页
在读期间参与科研项目情况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郊结合部生态休闲区规划研究--以合肥市蜀山区北部生态休闲区为例
下一篇:安徽省全椒县襄河景观带植物配置及景观评价